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次韻太守出郊》
全文:
曉裝緹騎踏芳辰,江為安瀾露浥塵。
棨戟前驅留住月,笙簫後備帶行春。
魚龍水面金杯滿,鸞鶴山頭彩筆新。
聞道將軍寬禮數,不辭酩酊吐車茵。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棨戟
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儀仗,出行時作為前導,後亦列於門庭。《漢書·韓延壽傳》:“功曹引車,皆駕四馬,載棨戟。”《後漢書·輿服志上》:“公以下至二千石,騎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縣長二人,皆帶劍,持棨戟為前列。”《舊唐書·張儉傳》:“ 唐 制三品以上,門列棨戟。”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樓有感》詩:“落日荒城滿目秋,轅門棨戟未全收。”
前驅
(1) 前導
一箭斃其前驅
(2) 先頭部隊;先鋒
三千為前驅。——《資治通鑑·唐紀》
前驅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為前驅
(3) 引導事物發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驅
留住
(1).等待。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2). 宋 元 時一種泛用的市井青年名字。 宋 周密 《武林舊事·乾淳奉親》:“上詣 德壽宮 恭請兩殿往 浙江亭 觀潮……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兒、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爭雄。” 元 王曄 《桃花女》楔子:“單則我家有個孩兒,喚做‘石留住’,今年二十歲了。”
笙簫
笙和簫。泛指管樂器。 唐 曹唐 《小遊仙詩》:“忽聞下界笙簫曲,斜倚紅鸞笑不休。” 宋 張子野 《清平樂》詞:“曲池斜度鸞橋,西園一片笙簫。”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塵,脂凍桃花,不理舊時笙簫。”
後備
預備補充的
後備隊
行春
(1).謂官吏春日出巡。《後漢書·鄭弘傳》:“ 弘 少為鄉嗇夫,太守 第五倫 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與孝廉。” 李賢 註:“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人農桑,振救乏絶。”《周書·裴文舉傳》:“ 邃 ( 裴邃 )之往 正平 也,以廉約自守,每行春省俗,腳踏車而已。” 唐 李白 《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序:“﹝ 李公 ﹞因行春,見枯骸於路隅,惻然疚懷,出俸而葬。” 清 錢謙益 《春初過嚴文靖公錦峰書院敬題十韻》:“宰相行春地,承平百歲中。”
(2).泛指遊春。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閨詠》:“閒行莫向城南道,怕有行春吉士挑。”
范成大名句,次韻太守出郊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棨戟前驅留住月,笙簫後備帶行春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