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幅澌遠漸迤邐,一往不知其幾里

方回題郭熙雪晴松石平遠圖為張季野作是日同讀杜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題郭熙雪晴松石平遠圖為張季野作是日同讀杜》

全文:
書貴瘦硬少陵語,豈止評書端為詩。
五百年間會此意,畫師汾陽老阿熙。
嵬詩瑣畫世一軌,肉腴骨弱精神痴。
明窗共讀杜集竟,兩幅雪霽叉橫披。
前幅長松何所似,鐵乾皴澀撐霜皮。
其下怪石臥狻兕,突兀崷崒凝冰嘶。
後幅澌遠漸迤邐,一往不知其幾里
目力已盡勢未盡,平者是沙流者水。
人物如指或如蟻,戴笠騎驢者誰子。
顧此定是覓句翁,羸仆縮首{左衤右仆}凍耳。
欲渡未溪溪坂間,啐野寒烏忽驚起。
自非布置奪鬼神,焉能揮掃到骨髓。
郭生此畫出自古心胸,亦如工部百世詩中龍。
清癯勁峭謝嫵媚,略無一點沾春風。
市門丹青紛俗工,為人塗抹杏花紅。
老夫神交此石與此松,留眼雪天送飛鴻。

方回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後幅

後襟。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同時關照大的孩子拉著他的長衫後幅,一手要緊緊牽著母親,因為他自己兩隻手都不空了。”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一往

(1).一去。亦為“死亡”的婉辭。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元 方回 《武林書事》詩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德》:“心虛難恃,氣浮易弛,主敬者,隨時檢攝於心氣之間,而謹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猶一向。 晉 曹毗 《對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矯,豈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陽草!”《新唐書·狄仁傑傳》:“ 山東 之人重氣,一往死不為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記》:“﹝ 趙士楨 ﹞興味闌珊,絶無平昔造鳥銃、議車陣、議屯田一往豪氣。” 黃節 《陳先生集記》:“顧茲一往相從意,益嘆於今後死難。”

(3).一時。 宋 蘇軾 《沉香山子賦》:“幸置此於幾席,養幽芳於帨帉,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經生家析《鹿鳴》、《嘉魚》為群,《柏舟》、《小弁》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詩。”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 知章 學士,此一往何來?”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又學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方回名句,題郭熙雪晴松石平遠圖為張季野作是日同讀杜名句

詩詞推薦

後幅澌遠漸迤邐,一往不知其幾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