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社奠東都,恃德非恃險

蔡襄泗州登馬子山觀漕亭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襄的《泗州登馬子山觀漕亭》

全文:
廟社奠東都,恃德非恃險
聚兵三十萬,待哺無容歉。
西有砥柱峻,菽麥不逾陝。
齊魯糧食囏,灞水不瀲灩。
唯余汴渠利,直貫長淮隒。
歲輸六百萬,江湖極收斂。
挽送入太倉,因陳失蓋弇。
將漕苟不登,汝職茲為忝。
或謂取太多,六路有豐儉。
其間一不熟,飢殍誰能掩。
一旦俾之粟。
是人意常慊。
區處失其宜,斯言反為玷。
嘗欲請增減,革孚亦須漸。
連營今飯稻,香美若菱芡。
因循未易論,官曹畏書檢。
虛亭一臨眺,比比危牆颭。
來從數千里,歲時空苒苒。
雨余山氣兆,黛色淺深染。
夜昏漁火出,倏忽電光閃。
須臾月色空,水面鋪寒簟。
相逢喜疲舊,城柝屢移點。
因語髮長謠,誰能刊琬琰。

蔡襄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蔡襄廟社奠東都,恃德非恃險書法作品欣賞
廟社奠東都,恃德非恃險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廟社

(1).宗廟和社稷。《魏書·城陽王鸞傳》:“古者,軍行必載廟社之主,所以示其威惠各有攸歸。”《宋史·寇準傳》:“奈何棄廟社,欲幸 楚 蜀 遠地?”

(2).以喻國家。 宋 文天祥 《議糾合兩淮復興》詩:“而今廟社存亡決,只看元戎進退間。”

東都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東。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縣 。《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東都 ,以會王之東蒐。” 楊伯峻 註:“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 後相 即位,居 商丘 。’則, 相土 之 東都 為今 河南 商丘縣 。”一說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參閱《通鑑地理通釋》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在 鎬京 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諸侯城 成周 ,以為 東都 ,崇 文 德焉。”(3) 東漢 都 洛陽 ,在 西漢 京都 長安 之東。 漢 班固 有《東都賦》。(4) 隋唐 時指 洛陽 。時京都在 長安 。《隋書·煬帝紀上》:“﹝ 大業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東都 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 顯慶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陽宮 為 東都 。”(5) 南唐 指 廣陵 ,在 建康 之東。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 宋 陸游 《南唐書·烈祖紀》:“﹝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為 西都 , 廣陵 為 東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東都 …… 東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東漢 。 唐 韓愈 《薦士》詩:“五言出 漢 時, 蘇 李 首更號。 東都 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明 宋濂 《張侍講<翠屏集>序》:“文之難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無庸議。下此唯 漢 為近古,至於 東都 則漸趨於綺靡。”

(3). 長安 東都門 的省稱。 漢 疏廣 與侄 受 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於 東都門 外,後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南齊書·徐孝嗣傳》:“ 世祖 問 儉 曰:‘誰可繼卿者?’ 儉 曰:‘臣 東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選·江淹<別賦>》:“帳飲 東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蘇林 曰:“ 長安 東都門 也。”參見“ 東都門 ”。

恃險

倚仗險要;負險。《國語·鄭語》:“ 虢叔 恃勢, 鄶仲 恃險。” 晉 陸機 《辯亡論》:“《易》曰:王侯設險,以守其國。言為國之恃險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蜀 恃險而富,當 唐 之末,士人多欲依 建 以避亂。”

蔡襄名句,泗州登馬子山觀漕亭名句

詩詞推薦

廟社奠東都,恃德非恃險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