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朱長文的《奉送中散使君提舉崇禧觀》
全文:
方面威名久,朝端聞望隆。
需章祈玉陛,寶詔與琳宮。
睿獎均勞逸,高情保始終。
他年黃髮老,清世紫芝翁。
跡放風波外,心安夢幻中。
身輕隨壽鶴,目極送冥鴻。
祖帳群公集,啼嬰萬俗同。
何緣留召父,無路達堯聰。
挎里金龜重,榮先密印崇。
高堂羅俎豆,幽徑鏟蒿蓬。
趁健歌歸去,因閒味道沖。
謝庭常有慶,越橐任令空。
醉帽欹華月,吟髭動好風。
翠虬喬木老,錦障海棠紅。
平昔高軒過,深嗟陋巷窮。
噓枯言不絕,推轂賜嘗蒙。
載酒要彭澤,名鄉表鄭公。
量材如斷木,荷德重維崧。
耆俊方圖任,明廷正納忠。
劇藩如擇將,猶恐起宗工。
參考注釋
金龜
(1).黃金鑄的龜紐官印。 漢 代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將軍等所用。見《漢官儀》卷下、《漢舊儀補遺》卷上。後泛指高官之印。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金龜紫綬,以彰勛則。” 唐 盧照鄰 《失群雁》詩:“金龜全寫 中牟 印,玉鵠當變 萊蕪 釜。” 元 薩都剌 《再贈李溉之學士》詩:“笑擲金龜上酒船,不須圖像在 凌煙 。” 唐 權德輿 《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詩:“角巾華髮忽自遂,命服金龜君更與。” 明 沉鯨 《雙珠記·西市認母》:“珮玎咚,腰掛金龜,近天顏,談道經幃。”
(2). 唐 代官員的一種佩飾。 唐 初,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袋。 武后 天授 元年,改內外官佩魚為佩龜。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 中宗 初罷龜袋,復佩魚。
(3).指所佩雜玩之物。 唐 李白 《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 賀公 ,於 長安 紫極宮 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王琦 註:“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 武后 朝內外官所佩之金龜。” 明 何景明 《過寺中飲贈張元德侍御》詩:“腰下金龜在,明朝付酒壚。” 明 徐渭 《賀知章乞鑑湖一曲圖》詩:“幸有雙眸如 鏡水 ,一逢 李白 解金龜。”
密印
(1).即蜜印。死後追贈官職所賜的蠟印。《晉書·山濤傳》:“以 太康 四年薨,時年七十九。詔賜東園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五十萬、布百匹,以供喪事,策贈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蟬,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唐 劉禹錫 《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聳慕。”按,“蜜印”古籍多訛為“密印”。
(2).佛教語。諸佛菩薩各有本誓,為標誌此本誓,以兩手十指結種種之相,是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奧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門,以身、口、意“三密相應”,手結印,心觀想,口持咒,以求證佛果。《大日經·密印品》:“身分舉動住止,應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轉眾多言語,應知皆是真言。”
(3).佛教禪宗指 達摩 西來所傳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為“教外別傳”,故稱“密”。 清 龔自珍 《最錄天台傳佛心印記》:“其曰傳佛心印何也? 達摩 之東,此方人爭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別傳歟?’”
朱長文名句,奉送中散使君提舉崇禧觀名句
名句推薦
雲里轆轤聲不斷,幾家齊汲九龍泉
朱實蓮《樵陽雜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