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葫蘆乾枯,小葫蘆行酤

黃庭堅葫蘆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葫蘆頌》

全文:
大葫蘆乾枯,小葫蘆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黃公壚。
有此通大道,無此令人老。
不問惡與好,兩葫蘆俱倒。

黃庭堅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葫蘆

(1)

(2) 一年生蔓草,葉如心形、互生,花白色,果實如大小二球重疊,除其果肉,可充器皿

(3) 該蔓草之果實

(4) 葫蘆屬某些植物的泛稱

(5) 用作中藥的該種植物的乾燥果實,用於利尿消腫

(6) 滑車的俗稱

(7) 由葫蘆殼做的器具(如瓶、壺)

取一葫蘆。——宋· 歐陽修《歸田錄》

(8) 糊塗,宋元時有“葫蘆提”俗語,意即糊裡糊塗;葫蘆廟,《紅樓夢》里虛擬的廟名。意即糊裡糊塗的地方

乾枯

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麥行》:“大麥乾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十一:“貧兒二畝地,乾枯十樹桑。” 張天翼 《脊背與奶*子》:“他覺得一切的景物都可愛起來。那些乾枯的瘦樹仿佛很苗條。”

2.乾燥。《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澀。”

3.乾癟;瘦瘠。 唐 竇臮 《述書賦》下:“雖則筋骨乾枯,終是精神嶮峭。”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素足女》:“今婦人纏足……其體質乾枯,腥穢特甚。” 張天翼 《兒女們》:“脖子有點痠疼--似乎撐不起這乾枯的腦袋。”

4.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作詩圓熟》:“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間,則可與古作者並驅矣。” 朱光潛 《談文學·文學與人生》:“一個對於文藝有修養的人決不感覺到世界的乾枯或人生的苦悶。”

5.枯竭;罄盡。 蕭紅 《橋》:“她的歌詞漸漸的乾枯了。”

行酤

買酒。《初學記》卷十九引 漢 王褒 《僮約》:“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餔,滌杯整案。”

黃庭堅名句,葫蘆頌名句

詩詞推薦

大葫蘆乾枯,小葫蘆行酤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