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岑參的《優缽羅花歌》
全文:
參嘗讀佛經,聞有優缽羅花,目所未見。
天寶景申歲,參忝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戀伊西北庭度支副使。
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內,栽樹種藥,為山鑿池。
婆娑乎其間,足以寄傲。
交河小吏有獻此花者,雲得之於天山之南。
其狀異於眾草,勢巃嵸如冠弁。
嶷然上聳,生不傍引,攢花中折,駢葉外包,異香騰風,秀色媚景。
因賞而嘆曰,爾不生於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價重,芙蓉譽高,惜哉!夫天地無私,陰陽無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豈以偏地而不生乎,豈以無人而不芳乎?適此花不遭小吏,終委諸山谷,亦何異懷才之士,未會明主,擯於林藪邪!因感而為歌,歌曰:白山南,赤山北。
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
葉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
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於君王。
參考注釋
眾草
雜草;野草。《孫子·行軍》:“眾草多障者,疑也。”《詩·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俱腓” 漢 鄭玄 箋:“涼風用事,而眾草皆病。” 漢 蔡邕 《琴操》卷上:“夫蘭為王者香,今乃與眾草為伍。”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宋 蘇軾 《甘菊》詩:“孤根蔭長松,獨秀無眾草。”
巃嵸
亦作“巄嵷”。1.山勢高峻貌。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高山巃嵸,危岫入雲,嘉木靈芝,叢生其上。” 宋 歐陽修 《秋懷二首寄聖俞》詩之二:“羣木落空原,南山高巃嵸。” 明 湯顯祖 《豫章攬秀樓賦》:“山巄嵷兮江逶迤,結飛樓兮含翠微。”
(2).雲氣蒸騰貌。《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山氣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嶄巖兮水曾波。” 洪興祖 補註引五臣註:“巃嵸,雲氣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鳥鎩國》:“山氣巃嵸,觸石興雲。”
(3).聚集貌。《文選·傅毅<舞賦>》:“車騎並狎,巃嵸逼迫。” 李善 註:“巃嵸,聚貌。”
(4).楂枒貌。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六:“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明 劉基 《松風閣記》:“葉細而條長,離奇而巃嵸,瀟灑而扶疎,鬖髿而玲瓏。”
(5).深沉貌。 元 朱思本 《盜發亞父冢》:“畚鍤纔深四十尺,乃有石盤青巃嵸。” 姚錫鈞 《四日出遊城西》詩:“更許停車覓三影,翦燈索句夜巃嵸。”
冠弁
(1).天子田獵時的裝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禮·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孫詒讓 正義:“此王四時常田之服,蓋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
(2).古代禮帽的總稱。《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飾之也。”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倭緞》:“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頃刻集灰;衣領之間,旬日損壞。”
(3).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因以指成年。 宋 司馬光 《祭龐穎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撫首提攜,愛均子姓;甫勝冠弁,遽喪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
(4).指官員。 宋 梅堯臣 《丞相》詩之一:“丞相之拜,冠弁旅至。”
岑參名句,優缽羅花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