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再用前韻》
全文:
樂天雙鬢如霜菅,始知謝遣素與蠻。
我兄綠髮蔚如故,已了夢幻齊人間。
蛾眉勸酒聊爾耳,處仲太忍茂弘孱。
三杯徑醉便歸臥,海上知復幾往還。
連娟六ㄠ趁蹋踘,杳眇三疊縈陽關。
酒醒夢斷何所有,落花流水空青山。
忽驚鐃鼓發夜半,明月不許幽人攀。
贈行無物惟一語,莫遣瘴霧侵雲鬟。
羅浮道人一傾蓋,欲擊白日留君顏。
應知我是香案吏,他年許綴蓬萊班。
參考注釋
連娟
(1).彎曲而纖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長眉連娟,微睇緜藐。” 司馬貞 索隱引 郭璞 曰:“連娟,眉曲細也。” 南朝 梁 柳惲 《七夕穿針》詩:“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宋 蘇軾 《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詩之一:“連娟缺月黃昏後,縹緲新居紫翠間。”
(2).纖弱;苗條。《漢書·外戚傳上·武帝李夫人》:“美連娟以脩嫮兮,命樔絶而不長。” 顏師古 註:“連娟,孅弱也。” 元 揭傒斯 《元宵和張伯貞》:“闕下元宵又七年,酒光燈影共連娟。”
杳眇
亦作“ 杳渺 ”。1.悠遠、渺茫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頫杳眇而無見,仰攀橑而捫天。” 劉良 註:“杳眇,深邃貌。” 唐 權德輿 《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佳期遠,相見少,試一望,魂杳渺。” 明 宋濂 《文原》:“南 桂 北 瀚 ,東 瀛 西 溟 ,杳眇而無際。” 葉聖陶 《義兒》:“同學們的喧聲和沉重且急速的腳步……對於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覺,差不多春夜的夢一般,迷離而杳渺。”
(2).指幽深晦秘之境。 宋 陳亮 《祭王丞內子文》:“雖託契於夫君,豈能保全人之釋然耶……安人豈以其言為墮於杳眇而不足聽耶!”
(3).形容文字飄逸高妙。 清 譚獻 《<古詩錄>序》:“ 梁 之詩艷而荒矣,而 武帝 為最高;文士之杳眇明麗者,則 沉約 、 柳惲 有焉。”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楚辭》中有《九歌》……而綺靡杳渺,與 原 他文頗不同,雖曰‘為作’,固當有本。”
三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覆再三,稱三迭。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長官以事至 密 ,自雲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詞》:“是夜宿於驛,夢 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之不子細,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
(3).猶三通,三遍。 宋 梅堯臣 《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詩:“書之空自知,城上鼓三疊。”
(4).猶三折。指 廬山 三迭泉 。 宋 戴復古 《廬山》詩:“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廬山記》:“四圍巒障欲合,泉若瓊簾,從空懸布,為三疊而下。”
陽關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後入 齊 。在今 山東省 泰安市 偏東而南約六十里。《左傳·襄公十七年》:“ 高厚 圍 臧紇 於 防 。師自 陽關 逆 臧孫 ,至於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內。《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光武 將數千兵,徼之於 陽關 。” 李賢 註:“聚名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潁水》:“ 潁水 東南流,逕 陽關聚 ,聚夾水相對,俗謂之東西二土城也。”
(3).古關名。在今 甘肅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灘 附近,因位於 玉門關 以南,故稱。《漢書·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龍勒 。有 陽關 、 玉門關 ,皆都尉治。” 唐 王維 《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陽關 無故人。”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 陽關 好像有意不開門。”
(4).古關名。常用以泛指遠方。 元 顧瑛 《發閶門》詩:“ 閶門 西去是 陽關 ,迭迭秋風迭迭山。”
(5).古關名。 戰國 時 巴國 三關之一。 三國 蜀 劉備 又置關。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水 東逕 陽關 巴子梁 , 江 之兩岸,猶有梁處, 巴 之三關,斯為一也。 延熙 中, 蜀 車騎將軍 鄧芝 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陽關三迭》的省稱。亦泛指離別時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隱 《飲席戲贈同舍》詩:“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宋 柳永 《少年游》詞:“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上蘭橈。” 清 姚鼐 《送演綸歸里》詩:“金尊斟緑醅,為唱古《陽關》” 郁達夫 《奉贈》詩之一:“解識將離無限恨,《陽關》只唱第三聲。”
蘇軾名句,再用前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