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南北朝庾信的《送炅法師葬詩》
全文:
龍泉今日掩。
石洞實時封。
玉匣摧談柄。
懸河落辯鋒。
香爐猶是柏。
麈尾更成松。
郭門未十里。
山回已數重。
尚聞香閣梵。
猶聽竹林鐘。
送客風塵擁。
寒郊霜露濃。
性靈如不滅。
神理定何從。
參考注釋
神理
(1).猶神道。謂冥冥之中具有無上威力,能顯示靈異,賜福降災的神靈之道。《文選·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事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註:“《周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 李善 註:“神理,猶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讀<甘露遺事>》詩:“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憐鼠輩倖元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吾術豈可用來傷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說新語·言語》“ 晉武帝 每餉 山濤 ” 劉孝標 注引《謝車騎家傳》:“ 玄 ( 謝玄 )字 幼度 ,鎮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君之業,妾思過半矣;但未盡其神理,請為妾再鼓之。”《紅樓夢》第八四回:“以後作文,總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動筆。” 嚴復 《譯<天演論>例言》:“此在譯者將全文神理融會於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
(3).靈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戴公 見 林法師 墓,曰:‘德音未遠,而拱木已積,冀神理緜緜,不與氣運俱盡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嗚呼,爾魂在幾,爾骨在棺,吾親奠酹於爾牀前,苟神理之有知,豈不聞吾此言。”
何從
(1).猶怎么辦。多用於對問題的抉擇。《史記·大宛列傳》:“﹝ 宛 貴人﹞約曰:‘ 漢 毋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 漢 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漢 軍熟計之,何從?’”
(2).從何處,從哪兒。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見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亂者,何從而得之?”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 文字如此之難,工農何從看起?”
(3).猶何嘗,何曾。《白雪遺音·馬頭調·又是想來》:“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從有真心。”《紅樓夢》第一百回:“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
庾信名句,送炅法師葬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