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獨孤及的《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
全文:
結綠處燕石,卞和不必知。
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
罷官梁山外,獲稻楚水湄。
適會傅岩人,虛舟濟川時。
天網忽搖頓,公才難棄遺。
鳳凰翔千仞,今始一鳴岐。
上馬指國門,舉鞭謝書帷。
預知大人賦,掩卻歸來詞。
天子方在宥,朝廷張四維。
料君能獻可,努力副疇咨。
舊友滿皇州,高冠飛翠蕤。
相逢絳闕下,應道軒車遲。
高侯秉戎翰,策馬觀西夷。
方從幕中事,參謀王者師。
賈生去洛陽,焜耀琳琅姿。
芳名動北步,逸韻凌南皮。
肅肅舉鴻毛,冷然順風吹。
波流有同異,由是限別離。
漢塞隔隴底,秦川連鎬池。
白雲日夜滿,道里安可思。
夢想浩盈積,物華愁變衰。
因君附錯刀,送遠益淒其。
四海各橫絕,九霄應易期。
不知故巢燕,決起棲何枝。
參考注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王佐才
(1).輔佐帝王創業治國的才能。 三國 魏 曹植 《薤露行》:“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羣。” 唐 孟浩然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詩:“吾觀《鷦鷯賦》,君負王佐才。” 明 喬世寧 《何先生傳》:“及讀《何子》十二篇,又嘆有王佐才。”
(2).輔佐帝王創業治國的人才。《後漢書·王允傳》:“ 郭林宗 嘗見 允 而奇之,曰:‘ 王生 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夫子王佐才,而今復誰論?” 清 凌揚藻 《蠡勺編·李長源近張子房》:“ 漳浦 藍玉霖 曰:‘ 李泌 ,王佐才也。’”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墨子·三辯》:“昔者 堯 舜 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錢起 《早渡伊川見舊鄰作》詩:“村落通白雲,茆茨隱紅葉。” 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公歸而無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數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
(2).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為平民里巷。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不慕榮宦,身安茅茨。” 宋 蘇軾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年節詞語》:“求賢審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華察》引 陳臥子 曰:“ 子潛 清儉,似茅茨下人。”
(3).用以謙稱自己的家。 唐 清晝 湯衡 《懷李司直縱聯句》:“幽獨何以慰,友人顧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闕下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詩:“但願一門皆貴仕,時將車馬過茆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
獨孤及名句,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