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憶三山》
全文:
柳橋南北弄煙霏,門不常關客自稀。
遣仆遠馱黃檗出,呼兒閒取白鷗歸。
片雲忽起迷丹灶,潦水初生沒釣磯。
一出可憐時屢變,又看刀尺制秋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柳橋
柳蔭下的橋。古代常折柳贈別,因泛指送別之處。 唐 白居易 《開成二年三月三日奉十二韻以獻》:“柳橋晴有絮,沙路潤無泥。” 宋 張先 《江南柳》詞:“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元 任昱 《紅繡鞋·湖上》曲:“隨人松嶺月,醒酒柳橋風。”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煙霏
亦作“煙霏”。1.雲煙瀰漫。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煙霏萬雉,花明四郊;沼苹白帶,山花紫苞。” 宋 歐陽修 《秋聲賦》:“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煙霏雲斂。” 明 文徵明 《次韻吳德徵先生江南弄》:“煙霏曉色彤樓開,美人倚醉臨籹臺。”
(2).煙霧雲團。 唐 韓愈 《山石》詩:“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宋 朱熹 《鷓鴣天·叔懷嘗夢飛仙為之賦此》詞:“生羽翼,上煙霏。回頭祗見冢纍纍。”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曉登 泰山 道,行行入煙霏。”
不常
(1).不固定。《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 傳:“天之禍福惟善惡所在,不常在一家。” 漢 張衡 《西京賦》:“不常厥土, 盤庚 作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
(2).異常;反常。《晏子春秋·諫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諸侯。” 吳則虞 集釋引 蘇輿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為笑於諸侯。” 元 元懷 《拊掌錄》:“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翼,人或儒冠而僧衣。”
(3).不平凡;卓越。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四:“夜夢一女,年可十七八,顏色不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習鑿齒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 荊州 治中。”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去國時雖久,安邦志不常。”
(4).時常。《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焦氏 ﹞待婢僕們也十分寬恕,不常賞賜小東西。”
(5).猶無常。死的婉辭。 唐 韓愈 《祭故陝府李司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陸游名句,憶三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