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已淒斷,握手何忘言

晁謙之送侄子靖還九經堂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謙之的《送侄子靖還九經堂》

全文:
少師睦宗族,譽望四海尊。
具載涪翁詩,凜凜英氣存。
我方繼先志,愛汝賢弟昆。
郊天均霈澤,延賞光子孫。
適當強而仕,青衫拜君恩。
命駕易千里,玉麟共清樽。
半年悅清話,膏車遽還轅。
軒昂意氣雄,下視鵬與鵾。
我今歸興濃,倦遊懷文園。
送別已淒斷,握手何忘言
九經在踐履,勤勞窮淵源。
勉為門戶計,無使群議喧。
行輕則招憂,世事難重論。
忽貽內舉羞,同姓古所敦。

晁謙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晁謙之送別已淒斷,握手何忘言書法作品欣賞
送別已淒斷,握手何忘言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送別

送遠行的人啟程,跟他告別

送別同學

淒斷

謂極其淒涼或傷心。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風流響和韻,哀怨聲悽斷。”《南史·王神念傳》:“﹝ 楊白花 ﹞改名 華 ,來降。 胡太后 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悽斷。” 宋 劉過 《念奴嬌·七夕》詞:“老懷悽斷,夜涼知共誰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夜聞白楊蕭蕭,聲如濤涌。夜闌秉燭,方復悽斷。”

猶淒絕。 宋 蘇舜欽 《尹子漸哀辭》序:“與之劇飲,則必作《薤露》長歌,舉音淒斷,坐中不忍聞。” 金 元好問 《洛陽古城晞陽門早出》詩:“微吟訴行役,淒斷不成章。”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字字淒斷,卻渾雅不激烈。”

猶淒絕。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午醉西橋夕未醒,雨花淒斷不堪聽,歸時應減鬢邊青。” 宋 毛滂 《燭影搖紅·送會宗》詞:“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淒斷。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 西湖 畔。”

握手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晁謙之名句,送侄子靖還九經堂名句

詩詞推薦

  • 念奴嬌

    佚名宋代〕砌紅慵掃,問東風、應念西園寥落。簾卷垂楊鶯囀巧,才見還因飛卻。捻指光陰,關心節序,總在鞦韆索。翻翻雙
    送別已淒斷,握手何忘言 詩詞名句
  • 大椿(太母慶七十)

    曹勛宋代〕梅擁繁枝,香飄翠簾,鈞奏嚴陳華宴。誠孝感南極,老人星垂眷。東朝功崇慶遠,享五福、長樂金殿。茲時壽協七
  • 懷隱者

    釋文珦宋代〕逸步脫譏讒,高蹤不混凡。獨甘巢絕谷,人似說游岩。自製幽人筆,妻裁隱士衫。世交空見憶,無處寄書函。
  • 與傳道者

    釋正覺宋代〕殘毳編衣裹槁形,胸中底事獨醒醒。亡機沖套用時妙,活眼冷窺虛處靈。語秀錦雲春片段,氣清梅雪曉零星。而今
  • 南華卓錫泉復出

    朱翌宋代〕竹龍銜尾轉山房,飲足寒清滴夜長。曾問鞠窮目眢井,為焚安息坐胡床。千山從此俱蒙潤,一線才通未可量。六月
  • 雨後·其四

    乾隆清代〕甘膏沾被真艱致,北地兼多高阜田。百一之低為躊躇,自惟吾亦太求全。
  • 客去

    何鞏道明代〕離情零亂酒杯空,白日西沉草閣紅。到此柳遮騎馬客,幾回簾捲落花風。橫吹廢壘聞哀笛,倒影回塘見斷鴻。別淚
  • 震澤行

    顧禧宋代〕襟吳控越莽無幅,綠濤漂磕青山蹙。水底隆隆晴亦雷,鯨鯢憑之鳩其族。大者為蛟不為蛤,吐光便欲凌日月。地緯
  • 再和秉國約游石淙

    司馬光宋代〕上國分攜十五秋,未嘗偶坐捧茶甌。石淙今會須如約,彼此相毛各滿頭。
    送別已淒斷,握手何忘言 詩詞名句
  • 次李公謹美人行見寄

    洪咨夔宋代〕梨花深寂楊花閒,雨鳩晴鳩兩關關。越王樓下春事繁,有美一人心獨丹。欲往從之厚我顏,無繡段兮為君歡。子規
送別已淒斷,握手何忘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