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著的《次韻竹窗兄欲死嘆》
全文:
人生天地閒,所患在身死。
身死人誰逃,所患不在此。
所患死其心,此患無比侶。
厥初開賦性,未始分賢鄙。
賢鄙何由分,由自全自毀。
是故君子儒,明德至善止。
不問身死生,誰論時泰否。
紛紛蒙昧徒,知有外物爾。
富貴苟可圖,遑恤理如彼。
求容足稱香,喪志手落匕。
本心不復存,蹠壽何足美。
我兄竹窗兄,勁節修竹倚。
一病二十年,坐受五賊使。
題齋曰委順,無怨當沒齒。
聞兄賦欲死,我方疑所以。
及觀欲死辭,終亦委順矣。
委順則心安,長須此心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願公詳計而無與俗同。” 宋 蘇軾 《題文與可墨竹》詩:“誰雲死生隔,相見如 龔 隗 。”
(2).猶言盈虧、消長。《孫子·虛實》:“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長短,月有死生。”
(3).殺生。《國語·越語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韋昭 註:“死,殺也。”
(4).偏義複詞。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馬》詩:“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5).偏義複詞。指死亡。 唐 高適 《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宋 蘇軾 《侄安節遠來夜坐》詩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鈍,問舊驚呼半死生。”
泰否
《周易》中的兩個卦名。泰,謂天地交而萬物通;否,謂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後以“泰否”指世道盛衰和人事通塞。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膏血竭於內,邊防墮於外,岌岌不可終日。説者謂 中國 泰否通塞之機,或決於是雲。”
陳著名句,次韻竹窗兄欲死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