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用榴皮緣底事,中書君豈不中書

蘇軾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家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家東》

全文:
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西蜀和仲聞而次其韻三首東老沈氏之老自謂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詩有可觀者世俗何知貧是病,神仙可學道之餘。
但知白酒留佳客,不問黃公覓素書。
符離道士晨興際,華岳先生屍解餘。
忽見黃庭丹篆句,猶傳青紙小朱書。
淒涼雨露三年後,仿佛塵埃數字餘。
至用榴皮緣底事,中書君豈不中書

蘇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蘇軾至用榴皮緣底事,中書君豈不中書書法作品欣賞
至用榴皮緣底事,中書君豈不中書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中書君

唐 韓愈 作寓言《毛穎傳》,稱毛筆為 毛穎 。言 穎 居 中山 為 蒙恬 所獲,獻於 秦皇 , 秦皇 封之於 管城 ,號 管城子 ,“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後因以“中書君”為毛筆的別稱。 宋 蘇軾 《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

不中

(1).不符合。《禮記·檀弓下》:“三臣者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學焉。” 孫希旦 集解:“不中謂不合法式。”《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又劣弱,不中於款。”

(2).不適合,不適當。《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後漢書·崔駰傳》:“嗟呼!刑罰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離婁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宋 楊萬里 《白菊》詩:“霜後黃花頓不中,獨餘白菊鬦霜濃。”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三史幾曾通?” 馮金堂 《挖壙》:“你光想著美的事,不考慮裡邊的困難總不中。”

(4).猶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兒,不中數與春別離。”

(5).沒有中目標。《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樂 ( 欒樂 )射之,不中;又注,則乘槐本而覆。” 漢 賈誼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李孝女》:“誘女誓神前,口齧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舉落第。《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有個渾家 王氏 ,見丈夫試不中歸來,把複姓為題,做個詞兒。”

《易》卦六爻,分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兩爻之位的謂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剛而不中。” 孔穎達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註:“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為‘不中’。”

蘇軾名句,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家東名句

詩詞推薦

至用榴皮緣底事,中書君豈不中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