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二十詠·其十六·樵斧原文
伐柯為樵斧,其則本不遠。
攜持叢樾中,愛景或忘返。
丁丁聲互傳,嚶嚶鳴答宛。
以時入山林,材木勝用滿。
詩詞問答
問:漁樵二十詠·其十六·樵斧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漁樵二十詠·其十六·樵斧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
參考注釋
伐柯
(1) 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則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詩·豳風·伐柯》
(2) 指做媒
樵斧
柴斧。 宋 陳與義 《出山》詩之二:“山空樵斧響,隔嶺有人家。” 清 黃景仁 《由煙霞嶺至紫雲洞精舍》詩:“已有樵斧聲,丁丁出深樾。”
攜持
亦作“攜持”。攜帶;扶持。《後漢書·陳蕃傳論》:“功雖不終,然其信義足以攜持民心。”《世說新語·識鑒》“ 謝公 在 東山 畜妓” 劉孝標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縱心事外,疎畧常節,每畜女妓,攜持游肆也。” 唐 陸龜蒙 《和襲美謝友人惠人參》:“品第已聞升碧簡,攜持應合重黃金。”
愛景
(1).愛,通“ 曖 ”。和煦的陽光。《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群臣酒行歌》:“玉墀留愛景,金殿藹祥煙。”
(2).愛,通“ 曖 ”。昏暗的光色。 宋 曾鞏 《代翰林侍讀學士錢藻遺表》:“犬馬之質,難駐於頽齡;日月之光,尚攀於愛景。”
丁丁
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等聲音
伐木丁丁。——《詩·小雅·伐木》
嚶鳴
(1) (鳥)叫;鳥相和鳴,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嚶鳴相召
(2) 比喻朋友間同氣相求
下嚶鳴之榻,覽切磋之詩,實後學快心事也。——《宛如約》
以時
(1).按一定的時間。《管子·幼官》:“藪澤以時禁發之。” 尹知章 註:“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獺祭魚,然後修澤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史記·孝文本紀》:“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
(2).及時,即時。《漢書·匡衡傳》:“ 衡 、 譚 ( 甄譚 )居大臣位,知 顯 ( 石顯 )等專權勢,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唐 元稹 《招討鎮州制》:“如 王廷湊 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義倉》:“ 宋 興, 乾德 之初,天子哀歲不登,而倉吏不以時出與民,於是著發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入山
(1).進入山里。《史記·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歲時,家貧……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蘇軾 《與林天和長官》之二十:“知入山未還,即日想已還治。起居佳否?往來衝冒,然勝游計不為勞也。”《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又大興土木,作 昭明宮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隱居。《三國志·蜀志·先主傳》“遷 觀 為別駕從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獻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入山燒黃白,一旦化為灰。” 許傑 《<文藝批評與人生>自序》:“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裡,也並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材木
可作木材的樹;木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漢書·匈奴傳下》:“ 匈奴 有斗入 漢 地,直 張掖郡 ,生奇材木,箭竿就羽,如得之,於邊甚饒。” 唐 元稹 《估客樂》詩:“大兒販材木,巧識棟樑形。”《元典章·戶部九·立社》:“富家能自置材木者令自置,如貧無材木,官為買給。”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相尋當暮歲,行李犯寒風
-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
- 手題六紙勿輕示,把玩自足娛安期陳棣《次韻陶幾道觀洪積仁詩編》
- 尚追想、凌波微步
- 攢眉斂目抵風沙,暗度城西十里花
- 仁者樂山心本靜,碩人在澗體俱胖洪咨夔《東屯》
- 天晴紅幟當山滿,日暮清笳入塞長楊巨源《贈張將軍》
- 春正暮,共修禊林正大《賀新涼/賀新郎》
- 言者異,則人心變矣。劉向《戰國策·趙三·秦攻趙於長平》
- 若教禁臠曾知味,不似魚羹飯泰然
![漁樵二十詠·其十六·樵斧原文_漁樵二十詠·其十六·樵斧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