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鞭石壓濤驚,巨川不假舟楫濟

趙希逢和平政橋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希逢的《和平政橋》

全文:
潮之距京數千時,長短郵亭幾屈指。
腳踏富沙路恰分,山傍雲飛峰亂起。
低頭萬時瞰長江,如羊很石爭跳梁。
篙師駢首帽裹黃,舟行如飛電掣光。
褰裳淺不比涉洧,捨安就危豈得計。
何人鞭石壓濤驚,巨川不假舟楫濟
俶謀計直凡幾緡,千柱津梁談笑成。
遂令深谷化平陸,飛翬直上凌空青。
行盡吳頭並楚尾,多少風光經眼底。
勝絕未有如此橋,虹光映水洞表里。
春來雨漲添洪波,波底森森劍戟羅。
群魚撥刺慣砰磕,躍水欲作龍騰梭。
示寒石卷浪花雪,清曉日浴金盤赤。
更如鏖戰萬鼓鳴,俯觀顏容變行客。
人間無限事不平,吞恨飲氣那能名。
誰能似此翻長舌,日夜怒號如訴聲。

趙希逢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趙希逢何人鞭石壓濤驚,巨川不假舟楫濟書法作品欣賞
何人鞭石壓濤驚,巨川不假舟楫濟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鞭石

(1).《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後遂以“鞭石”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

(2).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後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 唐 杜甫 《雷》詩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

巨川

大河。《書·說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唐 韓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詩:“大廈棟方隆,巨川檝行剡。” 宋 曾鞏 《侍中制》:“ 舜 用 皋陶 ,若股肱之承元首; 商 咨 傅説 ,如舟楫之濟巨川。”後亦用為比喻大事業的語典。 唐 胡曾 《賀高相公除荊南啟》:“仰將軍之大樹,敢議營巢;窺丞相之巨川,唯希在藻。”

不假

(1).不借用。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仲尼 不假蓋於 子夏 ,護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說·王道》:“子之家六經畢備,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註:“不假借。”

(2).不需要;不憑藉。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魚;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 宋 司馬光 《伏蒙留守相公賜示陪太師》詩:“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崖鹽》:“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一》:“但不以實力為根本的民氣,結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靈蓋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棄當作得勝。”

(3).確實;真的。

舟楫

(1) 船和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勸學》

(2) 水上船隻

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之利

舍鞍馬仗舟楫。——《資治通鑑》

幸有舟楫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趙希逢名句,和平政橋名句

詩詞推薦

何人鞭石壓濤驚,巨川不假舟楫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