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羅隱的《送人赴職任褒中》
全文:
物態時情難重陳,夫君此去莫傷春。
男兒只要有知己,才子何堪更問津。
萬轉江山通蜀國,兩行珠翠見褒人。
海棠花謝東風老,應念京都共苦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男兒
(1) 男子漢
男兒有淚不輕彈
(2) 指丈夫
只要
表示具有充分的條件,正句常用“就”、“也”、“都”、“便”相呼應,表明由這種條件產生的一種結果
只要大家鼓足幹勁,什麼困難也能克服
有知
有知覺;有知識。《禮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韓愈 《復志賦》:“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
才子
(1) 才華出眾的人
才子佳人
(2) 長於文藝創作的人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至今無。”
(2).豈可;哪裡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問津
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羅隱名句,送人赴職任褒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