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強至的《祠仙姑回馬上作》
全文:
至和歲甲午,德音絕常軌。
寬徭且宥罪,外復講群祀。
君言一朝發,人神共悅喜。
今我官浦陽,距邑越十里。
聞有仙姑祠,獨弗識何氏。
按圖得本原,雲是黃帝女。
當年追仙遊,茲地倏輕舉。
於今數千載,廟貌尚留此。
幾欲私謁款,吏事日勞止。
遽會郡符降,奉行德音止。
以廟隸邑境,俾我即祠所。
詰朝叩庭下,牲體已夙庀。
巋然重林間,楹桷極華美。
姑一婦人焉,血食反無已。
丹朱雖男兒,而又作堯子。
生失四海位,沒同若敖鬼。
大夫不自立,始信徒為爾。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郡符
郡太守的符璽。亦借指郡太守。 唐 韓愈 《祭馬僕射文》:“於 泉 於 虔 ,始執郡符,遂殿 交州 ,抗節 番禺 。”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翻身落霄漢,失腳到泥塗。 博望 移門籍, 潯陽 佐郡符。”自註:“予自太子贊善大夫出為 江州 司馬。”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張公詠》:“惟 忠定公 萬夫之傑,屢剖郡符,有聲烈烈。”
奉行
(1) 履行
奉行諾言
(2) 執行
部中老胥,家藏偽章,文書下行直省,多潛易之,增減要語,奉行者莫辨也。——清· 方苞《獄中雜記》
德音
(1).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
(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好名聲。《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強至名句,祠仙姑回馬上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