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插田歌》
全文:
連州城下,俯接村墟。
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紵裙,農夫綠蓑衣。
齊唱田中歌,嚶佇如竹枝。
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
時時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
黃犬往復還,赤雞鳴且啄。
路旁誰家郎?烏帽衫袖長。
自言上計吏,年初離帝鄉。
田夫語計吏:“君家儂定諳。
一來長安罷,眼大不相參。
”計吏笑致辭:“長安真大處。
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
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一來
(1).來一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 楚 將平,諸侯將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來。”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尋師始一來。”《宋史·卓行傳·巢谷》:“ 蘇軾 責 黃州 ,與 谷 同鄉,幼而識之,因與之游。及 軾 與弟 轍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嘗一來相見。”
(2).常與“二來”、“三來”等連用,列舉理由或目的。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來慶賀功勞,二來犒賞孩兒。”《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一來曉得姐姐的心事,二來見 鳳生 靦覥,心裡也有些喜歡,要在裡頭撮合。”《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咱一來是為行好,二來也怕髒了我的店。” 朱自清 《給亡婦》:“你常生病,卻總不開口,掙扎著起來;一來怕擾我,二來怕沒人做你那分兒事。”
(3).謂某種動作或情況的出現。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不記得怎么一來,中途停了筆,去看日報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關著,唯恐別人看見他的秘密,你想,這樣一來別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紅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陽,大家若是都作些詩,喝點黃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來,天下準保太平無事了!”
(4).蒙語ire的音譯。“來了”之意。《華夷譯語》等作“亦列”。 明 黃元吉 《流星馬》第二折:“通事見正旦云:‘也七阿媽薩一來四。’”參閱 方齡貴 《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眼大
形容眼高,看不起人。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四折:“[ 柳毅 雲]:‘我與小娘子素不相知,有甚么憶舊來?’[正旦做微笑科,雲]:‘ 柳官人 ,你好眼大也!’”
相參
亦作“ 相叅 ”。1.相互參證。《墨子·號令》:“遣他候,奉資之如前候,反,相參審信,厚賜之。”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以正治國》:“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數相叅,故能大通。”
(2).參加。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選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參,而事治行矣。”《後漢書·胡廣傳》:“明詔既許,復令臣等得與相參。”
亦作“ 相叅 ”。1.相互參錯;間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雖復契會相參,節文互雜,譬五色之錦,各以本採為地矣。”《資治通鑑·周赧王三十二年》:“﹝ 衛嗣君 ﹞又愛 泄姬 ,重 如耳 ,而恐其因愛重以壅己也,乃貴 薄疑 以敵 如耳 ,尊 魏妃 以偶 泄姬 ,曰:‘以是相參也。’”《續資治通鑑·宋太宗雍熙二年》:“自今諸科並令量定人數,相參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監門,謹視出入。”
(2).相近似。《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到得 遼 人,一般稱‘帝’稱‘宗’;以至官員職名大半與中國相參。”
劉禹錫名句,插田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