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正覺的《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全文:
湛存不渾,靈明不昏。
派分河漢底,流決崑崙源。
見聞了成一相,影回響空六根。
體本真如,能來生滅之界;用隨生滅,卻入真如之門。
叢林參飽三條篾,雲夢等閒八*九吞。
參考注釋
本真
(1) 本源;真相;本來面貌
掩蓋本真
(2) 〈方〉∶純潔真誠
為人本真
生滅
(1).佛教語。依因緣和合而有,謂之“生”;依因緣離散而無,謂之“滅”。 南朝 宋 謝靈運 《<維摩經>十譬贊·電》:“倏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恆物生滅後,誰復覈遲速。” 唐 顧況 《贈僧》詩之二:“更把浮榮喻生滅,世間無事不虛空。” 清 陳維崧 《念奴嬌·春日同緯雲南畊遍歷南嶽諸園林》詞:“何限向來哀樂事,一笑浮漚生滅。”
(2).猶生死。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宋 范成大 《太師陳文恭公輓詞》:“夢已 商 人奠,身猶 漢 相朝;古來賢達意,生滅兩消搖。”
真如
佛教語。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譯。謂永恆存在的實體、實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與實相、法界等同義。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同真如而無盡,與日月而俱懸。”《成唯識論》卷九:“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曇花記·西遊淨土》:“霞幢被,寶座趺,靈光隨處現真如。”《紅樓夢》第八七回:“屏息垂簾,跏趺坐下,斷除妄想,趨向真如。” 范文瀾 《唐代佛數·佛教各派》:“事物生滅變化,都不離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事物),萬法即真如。真如與萬法,無礙融通。”
釋正覺名句,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體本真如,能來生滅之界;用隨生滅,卻入真如之門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