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老子何多幸,收得連珠歸玉奩

姜特立和張倅湖上十絕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姜特立的《和張倅湖上十絕》

全文:
群彥俱堪議相氈,小詩聊爾出穠纖。
梅山老子何多幸,收得連珠歸玉奩

姜特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姜特立梅山老子何多幸,收得連珠歸玉奩書法作品欣賞
梅山老子何多幸,收得連珠歸玉奩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梅山

(1).山名。在今 浙江省 紹興縣 境。傳說為 漢 梅福 隱處之一。 宋 陸游 《梅子真泉銘》:“距 會稽城 東北七里有山,曰 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 子真泉 。” 子真 , 梅福 之字。 宋 陸游 《朝中措》詞:“明月 梅山 笛夜,和風 禹廟 鶯天。”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奉化縣 境。相傳為 梅福 賞游處。《清一統志·浙江·寧波府》:“ 梅山 :在 奉化縣 南三十里,舊志謂 梅福 嘗游此。兀立眾山中,峯巒奇秀,北環大溪,下有龍湫。”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縣 境。山上多梅,傳為 曹操 行軍望梅止渴處。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十一·和州》:“ 梅山 :縣( 含山縣 )東南五里,山多梅樹,俗傳 曹操 行軍,指梅林以止軍士渴處也。 唐 天寳 中,改曰 棲隱山 。”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舒城縣 境。傳說為 梅福 隱處之一。《清一統志·安徽·廬州府》:“ 梅山 ……在 舒城縣 西五十里,上有 梅仙洞 , 漢 南昌 尉 梅福 棄官後隱此,亦名 梅福山 。”

(5).山名。在今 安徽省 東至縣 境。《清一統志·安徽·池州府》:“ 梅山 ,在 建德縣 西南十里。 宋 時僧 志南 居之, 朱子 訪至山中,與之倡和,為書‘普門’二字刻於石壁。”

(6).山名。在 湖南省 新化縣 、 安化縣 間。在 新化 者稱 上梅山 ,在 安化 者稱 下梅山 。《宋史·神宗紀二》:“﹝ 熙寧 五年十一月﹞ 章惇 開 梅山 ,置 安化縣 。”

(7).山名。在 安徽省 金寨縣 。1956年在這裡建成 梅山水庫 。

(8).特指 揚州 梅花嶺 。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 清 秋瑾 《寶刀歌》:“痛哭 梅山 可奈何?帝城荊棘埋銅駝。”

老子

(1) 父親

(2)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

多幸

(1).猶僥倖。《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諺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宋書·沉慶之傳》:“上逼令作詩…… 慶之 口授之曰:‘微命值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崗。辭榮此聖世,何媿 張子房 。’” 南朝 梁 丘遲 《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詩》:“小臣信多幸,投生豈酬義。”

(2).猶慶幸。客套話。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緣昨到來,未獲參謁,儻能暫垂見過,實為多幸。”《水滸傳》第二二回:“ 柴大官人 見了 宋江 ,拜在地下,口稱道:‘端的想殺 柴進 ,天幸今日甚風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多幸!’”

(3).多所偏愛。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將失》:“廿曰,多幸,眾怠,可敗也。”整理小組註:“幸,偏愛。”

收得

(1).捕獲。《後漢書·公孫瓚傳》:“﹝ 瓚 ﹞收得生口七萬餘人。”

(2).取得。 唐 曹鄴 《寄陽朔友人》詩:“我到月中收得種,為君移向故園栽。”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一:“你們非從文章中收得經驗,學到大人或古人的經驗程度不可。”

連珠

把許多珠子用一根線連線起來,比喻連在一起,不間斷

連珠箭

妙語連珠

玉奩

亦作“ 玉匳 ”。1.玉制的盛香物或梳妝用品的器具。 唐 元稹 《開元觀閒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醮起彤庭燭,香開白玉匳。” 宋 秦觀 《海康書事》詩之七:“上客賦驪駒,玉奩開素手。” 清 汪懋麟 《同叔定兄與諸友人之豐臺看芍藥》詩:“玉奩亂潑脂水濃,春波半濺青裙濕。”

(2).指鏡。比喻明淨的水面。 宋 秦觀 《題湯泉》詩之二:“溫井霜寒碧甃澄,飛塵不動玉奩清。” 宋 秦觀 《擬郡學試東風解凍》詩:“江河霜練靜,池沼玉奩空。”

姜特立名句,和張倅湖上十絕名句

詩詞推薦

梅山老子何多幸,收得連珠歸玉奩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