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張碧的《廬山瀑布》
全文:
誰將織女機頭練,貼出青山碧雲面。
造化工夫不等閒,剪破澄江凝一片。
怪來洞口流嗚咽,怕見三冬晝飛雪。
石鏡無光相對愁,漫漫頂上沉秋月。
爭得陽烏照山北,放出青天豁胸臆。
黛花新染插天風,驀吐中心爛銀色。
五月六月暑雲飛,閣門遠看澄心機。
參差碎碧落岩畔,梅花亂擺當風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石鏡
(1).如鏡的山石。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時異方貢玉人、石鏡,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月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晨光初散,則延曜入石,豪細必察,故名石鏡焉。”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 唐 李白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詩:“ 松門 拂中道,石鏡迴清光。” 王琦 註:“﹝ 松門山 ﹞上有石鏡,光可照人。”《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名 石鏡山 。山有圓石,其光如鏡,照見人影。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遊戲,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身穿蟒衣玉帶。”
(2).水母的別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卷一:“水母,《兼名苑》云:一名鮓,一名石鏡,南人治而食之。”
(3).凍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坤輿·冰》:“ 黎民表 詩:‘含風石鏡融。’按:石鏡,謂冰也。”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漫漫
(1) 廣遠無際
水漫漫
(2) 長;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緩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霧漫漫
(5) 眾多
漫漫群生
(6) 昏憒糊塗
縣官漫漫
頂上
(1).頂頭,高處。指山巔。 唐 林寬 《送僧游太白峰》詩:“頂上多靈跡,塵中少客知。” 唐 黃滔 《壺公山》詩:“數人游頂上,滄海見東邊。”
(2).頂禮拜上。極表尊敬。 明 陳洪謨 《繼世紀聞》卷一:“公差出外及回京者,朝見畢,皆赴 瑾 ( 劉瑾 )宅見辭。用涴紅箋紙寫官銜,稱‘頂上’字樣以為常禮。” 明 陳洪謨 《繼世紀聞》:“凡拜帖寫‘頂上’,不敢雲‘拜上’,‘頂上’之稱自此起。”《金*瓶*梅詞話》第七一回:“ 夏公 又留下了一個雙紅拜帖兒,説道:‘多頂上老公公,拜遲,恕罪。’”《儒林外史》第六回:“二*奶奶頂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爹來家了,熱孝在身,不好過來拜見。”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張碧名句,廬山瀑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