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羅子衎的《壽林仲喬尊人》
全文:
過了元宵八日間,琴堂歌舞獻慈顏。
七閩山水鬚眉秀,三楚雲煙杖履閒。
痴絕不妨公事了,歡濃莫於酒杯慳。
明年今日迎新霈,錦軸榮封鬢未斑。
參考注釋
七閩
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閩 人,因分為七族,故稱。《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賈公彥 疏:“ 叔熊 居 濮 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 七閩 。”後稱 福建省 為 閩 或 七閩 。 宋 蘇軾 《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詩:“空使 吳 兒怨不留,青山漫漫 七閩 路。”《剪燈新話·三山福地記》:“時有 陳有定 據守 福建 , 七閩 頗安。” 清 張尚瑗 《仙霞關》詩:“ 七閩 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鬚眉
(1) 古時男子以鬍鬚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曹雪芹《紅樓夢》
(2) 鬍鬚和眉毛
三楚
(1). 戰國 楚 地疆域廣闊,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 東楚 、 南楚 ,合稱 三楚 。《史記·貨殖列傳》以 淮北 、 沛 、 陳 、 汝南 、 南郡 為 西楚 ; 彭城 以東, 東海 、 吳 、 廣陵 為 東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為 南楚 。《漢書·高帝紀上》“ 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 ”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音義》,以 江陵 (即 南郡 )為 南楚 , 吳 為 東楚 , 彭城 為 西楚 。二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 唐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詩:“ 宋玉 平生恨有餘,遠循 三楚 吊 三閭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 劉郎 豪氣今何在,應是 九疑 三楚 。” 孫中山 《挽劉道一》詩:“半壁東南 三楚 雄, 劉郎 死去霸圖空。”按, 劉道一 , 湖南 湘潭 人。
(2). 五代 時, 馬殷 據 長沙 , 周行逢 據 武陵 , 高季興 據 江陵 ,都在古 楚 地,亦稱 三楚 。見 宋 周羽翀 《三楚新錄》。
雲煙
煙氣和雲霧,形容虛無飄遠的東西或事物
雲煙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於雲煙。——明· 顧炎武《復庵記》
杖履
(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唐 李商隱 《為山南薛從事謝辟啟》:“方思捧持杖履,廁列生徒;豈望便上仙舟,遽塵蓮府。” 清 錢謙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從?”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宋 蘇軾 《夜坐與邁聯句》:“樂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 明 張煌言 《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千里片鴻,經年尺鯉,北顧旌旗,南詢杖履。” 清 姚鼐 《復曹雲路書》:“賢從子謂杖履秋冬或來郡,然則不盡之意可面陳。”
(3).謂拄杖漫步。 唐 朱慶餘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三:“逍遙人事外,杖履入杉蘿。” 清 曹寅 《讀梅耦長<西山>詩》詩:“杖履凌雲巔,行歌弔龍宅。”
羅子衎名句,壽林仲喬尊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