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石經後,八分蓋憔悴

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全文:
中郎石經後,八分蓋憔悴
顧侯運爐錘,筆力破餘地。
昔在開元中,韓蔡同贔屓。
玄宗妙其書,是以數子至。
御札早流傳,揄揚非造次。
三人併入直,恩澤各不二。
顧於韓蔡內,辨眼工小字。
分日示諸王,鉤深法更秘。
文學與我游,蕭疏外聲利。
追隨二十載,浩蕩長安醉。
高歌卿相宅,文翰飛省寺。
視我揚馬間,白首不相棄。
驊騮入窮巷,必脫黃金轡。
一論朋友難,遲暮敢失墜。
古來事反覆,相見橫涕泗。
向者玉珂人,誰是青雲器。
才盡傷形體,病渴污官位。
故舊獨依然,時危話顛躓。
我甘多病老,子負憂世志。
胡為困衣食,顏色少稱遂。
遠作辛苦行,順從眾多意。
舟楫無根蒂,蛟鼉好為祟。
況兼水賊繁,特戒風飆駛。
崩騰戎馬際,往往殺長吏。
子乾東諸侯,勸勉防縱恣。
邦以民為本,魚飢費香餌。
請哀瘡痍深,告訴皇華使。
使臣精所擇,進德知歷試。
惻隱誅求情,固應賢愚異。
列士惡苟得,俊傑思自致。
贈子猛虎行,出郊載酸鼻。

杜甫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杜甫中郎石經後,八分蓋憔悴書法作品欣賞
中郎石經後,八分蓋憔悴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中郎

(1).官名。 秦 置, 漢 沿用。擔任宮中護衛、侍從。屬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長官稱中郎將,省稱中郎。 漢 蘇武 、 蔡邕 曾任中郎將,後世均以中郎稱之。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 中郎 石經後, 八分 蓋憔悴。”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十和林卿得女》詞:“ 中郎 傳業, 蔡琰 詞章。”此指 蔡邕 。 元 張翥 《上京秋日》詩:“ 中郎 節在仍歸 漢 ,校尉城空罷護 羌 。”此指 蘇武 。

(2).次子。 元 成廷珪 《戚戚行》:“大郎荷鍤北開河,中郎買刀南討賊。”

石經

(1).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 漢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豐 摹古文《易》、《書》、《詩》、《左傳》於石,此為石經之始。 漢 代以後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有:(1) 漢靈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隸書寫成的“熹平石經”,(2) 三國 魏 齊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隸三體刻石的“正始石經”,亦稱“三體石經”。(3) 唐文宗 開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書刻石的“唐開成石經”。(4) 後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書“蜀石經”,又稱“廣政石經”。(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經”,因用篆、隸二體,又稱“二字石經”。(6) 宋 高宗 時御書刻石的“南宋石經”,亦稱“宋高宗御書石經”。(7) 清 乾隆 年間刻石的“清石經”。參閱 清 顧炎武 《石經考》、 清 萬斯同 《石經考》、近人 張國淦 《歷代石經考》。

(2).刻於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現存石碑刻經規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雲居寺 附近的石經。從 隋 代 大業 年間(公元七世紀初)刻起,到 明 代 萬曆 、 天啟 年間(公元十七世紀初)為止,大部分重要佛經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開元寺避暑懷魯望》詩:“石經森欲動,珠像儼將恰。”

八分

漢字的一種字型,跟“隸書”相近。這種字型,一般認為左右分背,勢有波磔,故稱“八分”

封面上印著兩個八分體的字《鐵流》。——《魯迅回憶錄》一集《一面》

憔悴

(1) 黃瘦;瘦損

憔悴孤虛。——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形容憔悴

憔悴了許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點憔悴

(3) 困頓

漂淪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生民憔悴

(4) 煩惱

何苦將錢去買憔悴,白折了五百兩銀子,又送了五條性命。——《二刻拍案驚奇》

杜甫名句,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名句

詩詞推薦

中郎石經後,八分蓋憔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