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錄夢篇》
全文:
春風亂思兮吹管弦,春日醉人兮昏欲眠。
卻萬物而觀性兮,如處幽篁之不目天。
試縱神而不御兮,如有順心之酒然。
委蜩甲而去化,乘白雲而上仙。
因天倪而造適,觀眾妙之玄玄。
風門閶闔而進予,帝示予以化物之甄。
予撼玄關而去牡,帝宴笑以忘言。
吾見萬靈朝明庭兮,冠佩如雲煙。
名聲毀譽之觀兮,差無以異乎人間。
息心於慕膻之蟻,會理於止水之淵。
與我游物之初兮,曰是可以解而縣。
不知其所以得兮,而冷然似有所存。
歸占夢靈兮,蓋天振吾過。
矯心以循理兮,殆其沃水而勝火。
故喜曲轅之櫟以得祥,驚主人之雁以近禍。
離水火而天兮,乃得使實自我。
蕩然肆志兮,又烏知可乎不可。
亂曰:芻狗萬物兮,天地不仁。
體止而用無窮兮,播生者於迷津。
有形而致用者之謂器,無形而用道者之謂神。
背昭昭而起見兮,聚墨墨而生身。
犯有形而遺大觀兮,動細習於游塵。
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夢而先覺。
顧天下孰不學兮,乃會歸於無學。
予心之不能忘兮,將波流風靡而奈何,唯鎮之以無名之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蕩然
(1).放縱;無拘束。《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論》:“ 魯連 其指意雖不合義,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詘於諸侯。” 宋 蘇洵 《詩論》:“吾法既已大棄而不顧,則人之好色與怨其父兄之心,將遂蕩然無所隔限。” 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夫法以治之,而猶有意外之奸,況蕩然自由乎?”
(2).毀壞;消失。《後漢書·黨錮傳序》:“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矣。”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歲餘,資財僕馬蕩然。”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沉溺逝波,莫知所屆,文明真髓,頃刻蕩然。”
(3).坦蕩;寬大。《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鹹肆其辭而無革諱。”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 周太玄 ﹞昔標懷道之志,今見蕩然之德,上合乾綱,下應地紀,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 宋 蘇軾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則吾雖蕩然開懷,待之如舊,能必其不叛乎?”
(4).空寂貌。《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蕩然清淨。” 元 白樸 《東牆記》第二折:“小生 馬文輔 ,自從那日見了那小姐之後,朝則忘食,夜則廢寢,其心蕩然,如有所失。” 楊沫 《鄉思的朝和暮》:“如今蕩然的空場上,只留得他用來烤火的一個凹形大石缽。”
肆志
快意;隨心;縱情。《莊子·繕性》:“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後漢書·馮衍傳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南史·傅縡傳》:“ 循 頗好士,廣集墳籍, 縡 肆志尋閲,因博通羣書。” 宋 蘇轍 《歷代論三·孫仲謀》:“ 恪 ( 諸葛恪 )乘其用兵勞民之後,繼起大役,兵折於外,既歸而不能自克,將復肆志於僚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酒酣耳熱,臨風浩歌,亦人生肆志之一端也。”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黃庭堅名句,錄夢篇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蕩然肆志兮,又烏知可乎不可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