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賀鑄的《送武庠歸隱終南》
全文:
君不見南朝豪儁有郗生,自厭出身時網嬰。
樂聞棲遁去人者,傾金累百贈其行。
關西武郎將家種,心實慕儒官冗從。
春走巴東歲暮還,逢迎偶在江南夢。
過門把酒豁清襟,行將歸隱南山陰。
終焉之計咄嗟辦,願賦一詩輕百金。
吾聞自古鹹秦稱陸海,六印可求田莫買。
別墅三千畝上腴,將軍部曲猶多在。
未應親手把鉤鋤,歲事經營付家宰。
一官換得今是翁,昔何所縛今誰解。
攜琴領鶴白雲鄉,身世相遼自兩忘。
北窗仰枕安足道,未知何者為羲皇。
豈不勝俛首塵埃百僚底,南北推遷隨尺紙。
摩肩接武半台輿,誰謂淮陰非噲比。
君家鼎甲盛先唐,兩都朱邸森相望。
天道惡盈幾赤族,當時賴有安平王。
慶牒蟬聯今幾代,雲孫庠繼遊方外。
他時野史逸民篇,鑄也磨鉛跂而待。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摩肩
(1).肩挨著肩。形容人多擁擠。《太平御覽》卷七七六引 漢 桓譚 《新論》:“ 楚 之 郢都 ,車掛轂,民摩肩,市路相交,號為朝衣新而暮衣弊。”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彯組雲臺者摩肩,趍走丹墀者疊跡。” 宋 王禹偁 《漢武帝用宦者典尚書議》:“遂使姦倖求進,摩肩於朝廷;忠直偷安,遁跡於林藪。”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樓看花》詩:“枯荷包鮓絲絡榼,薺花壓鬢輿摩肩。”
(2).形容親密或地方狹窄。 明 李贄 《論交難》:“以勢交通者,勢去則反,朝摩肩而暮掉臂,固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兩壁夾立,中闊摩肩。”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賀鑄名句,送武庠歸隱終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