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哭呂衡州六首》
全文:
氣敵三人傑,交深一紙書。
我投冰瑩眼,君報水憐魚。
髀股惟夸瘦,膏肓豈暇除。
傷心死諸葛,憂道不憂余。
望有經綸釣,虔收宰相刀。
江文駕風遠,雲貌接天高。
國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韜。
盡將千載寶,埋入五原蒿。
白馬雙旌隊,青山八陣圖。
請纓期系虜,枕草誓捐軀。
勢激三千壯,年應四十無。
遙聞不瞑目,非是不憐吳。
鵰鶚生難敵,沉檀死更香。
兒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
雁起沙汀暗,雲連海氣黃。
祝融峰上月,幾照北人喪。
回雁峰前雁,春回盡卻回。
聯行四人去,同葬一人來。
鐃吹臨江返,城池隔霧開。
滿船深夜哭,風棹楚猿哀。
杜預春秋癖,揚雄著述精。
在時兼不語,終古定歸名。
耒水波文細,湘江竹葉輕。
平生思風月,潛寐若為情。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祝融
(1).神名。 帝嚳 時的火官,後尊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為火或火災的代稱。《國語·鄭語》:“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呂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誘 註:“ 祝融 , 顓頊氏 後, 老童 之子, 吳回 也,為 高辛氏 火正,死為火官之神。” 唐 張說 《蒲津橋贊》:“ 飛廉 煽炭, 祝融 理爐。” 清 趙翼 《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趨觀乃知此樓燬,剎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漢書·揚雄傳上》:“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顏師古 註:“ 祝融 ,南方神。”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 祝融 。”
(3).傳說中的古帝。 漢 王符 《潛夫論·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 伏羲 、 神農 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據《路史》雲,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是以名之。 唐 韓愈 《謁衡岳廟》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 宋 楊萬里 《送劉子思往衡陽》詩:“ 洞庭 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 。”
上月
(1).上弦月。 南朝 梁 劉孝綽 《餞張惠紹應令》詩:“鮮雲積上月,凍雨晦初陽。”
(2).前月。《紅樓夢》第二回:“我這女學生名叫 黛玉 ……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 鴻甫 的老婆,上月在 上海 死了,所以 景翼 穿了重孝。” 丁玲 《奔》:“上月不知怎的,他眼一花,只聽見一聲喊,他就昏倒在地上。”
北人
(1).泛稱北方之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南人賓至不迎,相見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並至門,相見則揖,皆古之道也。”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詞:“蠻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風野艇秋。” 宋 王安石 《紅梅》詩:“春半花纔發,多應不奈寒。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
(2).特指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三年》:“ 契丹 翰林承旨、吏部尚書 張礪 言於 契丹 主曰:‘今 大遼 已得天下,中國將相宜用中國人為之,不宜用北人及左右近習。’”
(3).複姓。《莊子·讓王》有 北人無擇 。
元稹名句,哭呂衡州六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