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元旦原文
萬爆鳴中九陌言,宮聲祥應歲朝論。
三陽和淖臨寅月,初旭闓披麗午門。
資始蘿圖欽御景,棣通玉燭慶調元。
貴山奉朔新馳使,澤共東風到處溫。
詩詞問答
問:戊寅元旦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戊寅元旦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戊寅元旦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五
2. 音迓
參考注釋
爆鳴
氣體遇火發聲
氫氣有爆鳴的性質
中九
指農曆每月初九日。 宋 無名氏 《采蘭雜誌》:“九為陽數,古人以二十九日為上九,初九日為中九,十九日為下九。”
宮聲
(1).五音中的宮音。也指宮聲調。《管子·幼官》:“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治和氣。”《禮記·月令》“其音宮” 漢 鄭玄 箋:“季夏之氣和則宮聲調。”《宋書·樂志一》:“以宮聲正方而好義,角聲堅齊而率禮,弦哥(歌)鐘鼓金石之作備矣。”
(2).指樂曲。 宋 歐陽修 《送楊寘序》:“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 孫道滋 ,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體也。”
祥應
祥瑞的先兆。《漢書·劉向傳》:“考祥應之福,省災異之禍,以揆當世之變。”《後漢書·馬融傳》:“雨露時澍,祥應將至。”
朝論
朝廷上的議論。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論·善政》:“守方雅以調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論。”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寅月
即農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個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農曆十一月配子,稱為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醜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簡稱寅月。
初旭
日出時的陽光。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綵旗轉初旭,玉座當祥煙。” 宋 梅堯臣 《金山芷芝二僧攜茗見訪》詩:“雙錫忽來過,衣霜帶初旭。”
午門
宮城的正門
午門會審
資始
(1).藉以發生、開始。《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孔穎達 疏:“以萬象之物,皆資取乾元而各得始生,不失其宜,所以稱大也。” 唐 劉禹錫 《謝裴相公啟》:“出坎深之中,平路資始。”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其升降飛揚,莫之為而為萬物之資始者,於此言之則謂之天。”
(2).指事物起始所憑藉者。《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資始既正,守終又令。” 呂延濟 註:“言始資正道,終有善名也。”
蘿圖
(1).羅列圖籍。《淮南子·覽冥訓》:“援絶瑞,席蘿圖。” 高誘 註:“羅列圖籍以為席蓐。一説,羅圖車上席也。” 唐 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明玉鏡以式九圍,席蘿圖而御六辯。”
(2).指疆宇。 宋 柳永 《御街行·聖壽》詞:“椿齡無盡,蘿圖有慶,常作乾坤主。”《明史·外戚傳·陳公》:“蘿圖肇開,鴻祚峩巍,日照月臨,風行霆馳。”
棣通
通達,貫通。《漢書·律曆志上》:“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棣謂通意也。”《宋書·禮志三》:“訓深劭農,政高刑厝,萬物棣通,百神薦祉。” 康有為 《進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況今者四海棣通,列強互競, 歐 美 之新政、新法、新學、新器,日出曹奏。” 章炳麟 《謝本師》:“如先生之棣通故訓,不改 全 戴 所操,以誨承學,雖 揚雄 、 孔穎達 ,何以加焉!”
玉燭
(1).謂四時之氣和暢。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氣和,正光照,此之謂玉燭。”《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 郭璞 註:“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燭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玉燭調元氣,金樞運大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金甌仍未缺,玉燭又新調。”
(2).燭的美稱。 唐僖宗 宮人《金鎖》詩:“玉燭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六七:“昭儀侍宴足精神,玉燭抽看記飲巡。”
(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馬》詩之一:“四蹄不鑿金砧裂,雙眼慵開玉燭斜。”
(4).樂律名。《隋書·律曆志上》:“黃鐘: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燭、調風。右黃鐘一部,三十四律。”《舊唐書·音樂志三》:“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調元
(1).謂調和陰陽,執掌大政。多用以指為宰相。 唐 李益 《述懷寄衡州令狐相公》詩:“調元方翼聖,軒蓋忽言東。” 元 柳貫 《江浙行省左右司題名序》:“夫自建官以來,由是而調元揆路,執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聖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調元歸保傅,預政戒中涓。”
(2).調理元氣。 李東陽 《孝宗皇帝御書贊》引 明孝宗 《靜中吟一絕》:“習靜調元養此身,此身無恙即天真。”《紅樓夢》第八十回:“ 王一貼 道:‘若問我的膏藥……內則調元補氣,養榮衛,開胃口。’”
奉朔
奉正朔。謂歸順臣服。 唐 蘇頲 《賀封禪表》:“車書不及而來王,日月所臨而奉朔。” 明 劉基 《瑞麥頌》序:“海外之邦,莫不遣使奉朔稱臣,拜伏闕庭。”
馳使
(1).急馳出使。《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生 常為説客,馳使諸侯。”
(2).速派使者。《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故北出師以討強 胡 ,南馳使以誚勁 越 。” 宋 曾鞏 《朝中祭錢純老文》:“天子聞喪,馳使臨視。”《英烈傳》第二一回:“ 再成 查是 鄭僉院 ,便馳使喚渠入帳。”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標籤: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