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唐士恥的《綠槐陰》
全文:
槐陰似尼父,軼軌追前蹤。
絕塵非學步,所產夐無雙。
今此于越東,鍾孕亦鴻龐。
朅來於越西,掌教開群迷。
群迷於今正有賴,肯使玉佩從他之。
昔人種槐根細細,坐閱日月蟬已棲。
歷聘轍環嗟不遇,豈若今日廊廟歸。
要俾六經日益明,俗還唐虞熙又熙。
槐陰雖異道則一,彼不見用吾登躋。
宇宙雖雲宏且邈,理焉所在成均齊。
槐陰槐陰異今昔,一則不用一明陟。
道在六經道固存,道出六經道還得。
洪哉尼父懷此道,今日誰知歸探討。
探討既力道不殊,三都遂隳陳常討。
天驕立可傾,神州立可清。
一祖八宗地,教化登昇平。
先生為黃髮,自可七六經。
參考注釋
探討
(1) 探索;研討;探索講求
探討一下達成協定的可能性
他們討論了罪惡之後,便探討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尋勝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唐· 孟浩然《登鹿門山》
力道
方言。效力,作用;力氣,力量。 茅盾 《秋收》:“什麼肥田粉!毒藥!洋鬼子害人的毒藥!我就知道祖宗傳下來的豆餅好!豆餅力道長!” 張英 《老年突擊隊》:“一個人的力氣到底有限,如果只有五百斤力道,那只能挑五百斤。” 葉聖陶 《飯》:“這位先生很有點力道,他在衙門裡出進,時常同縣官講話。”
不殊
(1).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自*殺未死。《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註:“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 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
(3).未絕。《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三都
(1).三個都城。 春秋 魯 三 桓 執政,皆建城擬於國都, 季孫 之 費 、 孟孫 之 成 、 叔孫 之 郈 ,稱三都。《左傳·定公十二年》:“ 仲由 為 季氏 宰,將墮三都。” 杜預 註:“三都, 費 、 郈 、 成 也。”
(2).三個都城。指 戰國 趙 、 衛 、 魏 三國的都城。《呂氏春秋·無義》:“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高誘 註:“三都, 趙 、 衛 、 魏 。”
(3).三個都城。 東漢 稱 雒陽 為東都, 長安 為西都, 宛 為南都,合稱三都。
(4).三個都城。指 三國 時的 蜀 都 成都 、 吳 都 建業 、 魏 都 鄴 。《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李善 註:“三都, 蜀 、 吳 、 魏 也。”
(5).三個都城。指 蜀 之 成都 、 廣都 、 新都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蜀 以 成都 、 廣都 、 新都 為三都,號名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 洛水 又南逕 新都縣 , 蜀 有三都,謂 成都 、 廣都 ,此其一焉。”
(6).三個都城。 唐 都 長安 , 顯慶 二年(657年)建 洛陽 為東都, 天授 元年(690年)建 晉陽 為北都,與 長安 合稱三都。
(7).指 晉 左思 所著《三都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左思 奇才,業深覃思,盡鋭於《三都》,拔萃於《詠史》,無遺力矣。” 唐 齊己 《移居》詩:“欲問存思搜抉妙,幾聯詩許敵《三都》。” 明 沉鯨 《雙珠記·假恩圖色》:“失意賦《三都》,駐足將軍樹。” 清 彭極 《得爰琴兄都門信》詩:“牀頭寶劍泣魚腸,賦就《三都》價未償。”
(8).三種山都。山都,動物名,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舊時傳說以山都為居於大樹中的山妖。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川城樓有感》詩之四:“親心萬里苦相關。”原註:“ 汀 ( 福建 長汀 )治初造,砍大樹千餘。其樹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者,其高者為鳥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豬都皆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當伐木時,有術者 周元大 能禹步為厲術,以左合赤索圍木而砍之。樹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執而煮之於鑊內。”
唐士恥名句,綠槐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