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玉帶生歌並序》
全文:
玉帶生,文信國所遺硯也。
予見之吳下,既摹其銘而裝池之,且為之歌曰:玉帶生,吾語汝:汝產自端州,汝來自橫浦。
倖免事降表,僉名謝道清,亦不識大都承旨趙孟俯。
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
當年文墨賓,代汝一一數:參軍誰?謝皐羽;寮佐誰?鄧中甫;弟子誰?王炎午。
獨汝形軀短小,風貌朴古;步不能趨,口不能語:既無鸛之鵒之活眼睛,兼少犀紋彪紋好眉嫵;賴有忠信存,波濤孰敢侮?是時丞相氣尚豪,可憐一舟之外無尺土,共汝草檄飛書意良苦。
四十四字銘厥背,愛汝心堅剛不吐。
自從轉戰屢喪師,天之所壞不可支。
驚心柴市日,慷慨且誦臨終詩,疾風蓬勃揚沙時。
傳有十義士,表以石塔藏公屍。
生也亡命何所之?或雲西台上,唏發一叟涕漣洏,手擊竹如意,生時亦相隨。
冬青成陰陵骨朽,百年蹤跡人莫知。
會稽張思廉,逢生賦長句。
抱遺老人閣筆看,七客寮中敢怒?吾今遇汝滄浪亭,漆匣初開紫衣露,海桑陵谷又經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霧;俾汝畏留天地間,墨花恣灑鵝毛素。
參考注釋
倖免
僥倖得以避免
幸免於難
降表
請求投降的表文。《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 昊 事 王衍 為翰林學士, 衍 之亡也, 昊 為草降表,至是又草焉, 蜀 人夜表其門曰‘世脩降表 李 家’,當時傳以為笑。” 清 納蘭性德 《西苑雜詠和蓀友韻》之三九:“都監聲名敵指揮,隔河降表最先馳。” 林百舉 《悲憤》詩:“談笑餘威伏五羊,幾家降表幾壺漿。”
僉名
簽名。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吳梅村詩》:“ 梅村 當國亡時已退閒林下,其仕於我朝也因薦而起,既不同於降表僉名,而自恨濡忍不死跼天蹐地之意,沒身不忘,則心與跡尚皆可諒。”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大都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承旨
(1).亦作“ 承指 ”。逢迎意旨。《韓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漢書·楚元王劉交傳》:“侍御史以為 光 望不受女,承指劾 德 誹謗詔獄,免為庶人。” 晉 張華 《博物志·雜說上》:“ 王莽 時,郡國多稱瑞應,歲歲相尋,皆由順時之欲,承旨求媚,多無實驗。”
(2).接受聖旨。《新唐書·百官志二》:“ 許敬宗 、 李義甫 為相,奏請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對仗承旨,仗下,與百官皆出,不復聞機務矣。”
(3).官名。 唐 代翰林院有翰林學士承旨,位在諸學士上。凡大誥令、大廢置、重要政事,皆得專對。 宋 元 仍其制。 元 趙孟頫 曾為此官,世稱 趙承旨 。 明 廢。參閱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學士記》。又 五代 樞密院有樞密院承旨、副承旨; 宋 代樞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後參用文臣。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二》。
趙孟
指 春秋 時 晉 臣 趙盾 及其後代 趙武 、 趙鞅 、 趙無恤 。 趙氏 世代執掌 晉國 朝政,貴顯無比。《孟子·告子上》:“ 趙孟 之所貴, 趙孟 能賤之。” 楊伯峻 註:“ 晉國 正卿 趙盾 字 孟 ,因而其子孫都稱 趙孟 。 孫奕 《示兒篇》云:‘ 晉 有三 趙孟 : 趙朔 之子曰 武 ,謚 文子 ,稱 趙孟 ; 趙武 之子曰 成 , 趙成 之子曰 鞅 ,又名 封父 ,謚 簡子 ,亦稱 趙孟 ; 趙鞅 之子曰 無恤 ,謚 襄子 ,亦稱 趙孟 。’” 明 方孝孺 《壽善堂記》:“雖有 陶 猗 之富, 趙孟 之貴,不能延其年於須臾。”
朱彝尊名句,玉帶生歌並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