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縛戎人-達窮民之情也》
全文:
縛戎人,縛戎人,耳穿面破驅入秦。
天子矜憐不忍殺,詔徙東南吳與越。
黃衣小使錄姓名,領出長安乘遞行。
身被金創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驛。
朝餐饑渴費杯盤,夜臥腥臊污床蓆。
忽逢江水憶交河,垂手齊聲嗚咽歌。
其中一虜語諸虜,爾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問,欲說喉中氣憤憤。
自雲鄉管本涼原,大曆年中沒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載,遣著皮裘系毛帶。
唯許正朝服漢儀,斂衣整巾潛淚垂。
誓心密定歸鄉計,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殘筋力,更恐年衰歸不得。
蕃候嚴兵鳥不飛,脫身冒死奔逃歸。
晝伏宵行經大漠,雲陰月黑風沙惡。
驚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黃河夜冰薄。
忽聞漢軍鼙鼓聲,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騎不聽能漢語,將軍遂縛作蕃生。
配向東南卑濕地,定無存恤空防備。
念此吞聲仰訴天,若為辛苦度殘年。
涼原鄉井不得見,胡地妻兒虛棄捐。
沒蕃被囚思漢土,歸漢被劫為蕃虜。
早知如此悔歸來,兩地寧如一處苦。
縛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應未有,漢心漢語吐蕃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黃衣
(1).黃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黃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黃服。《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參見“ 黃冠 ”。《禮記·玉藻》:“﹝君子﹞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論語·鄉黨》:“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 楊伯峻 註:“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顏色應該相稱。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這罩衣就叫裼衣。這裡的‘緇衣’、‘素衣’、‘黃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 向 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唐 韓愈 《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賣炭翁》詩:“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元年》:“初, 太宗 定製,內侍省不置三品官,黃衣廩食,守門傳命而已。”《宋史·太祖紀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 太祖 身。”參見“ 黃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鹹通 中降聖之辰,二教論議,而黃衣屢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後輩新入內道場,有能折衝浮圖者,許以自薦。”《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註:“此所謂制舉也。時詔應天下諸色人中,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並許應詔。”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 中宗 時,黃衣乃二千員,外置千員。”
(3).用以釀酒和制醬用的蒸熟的澱粉製品在發酵過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塵。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醬法》:“《食經》‘作麥醬法’:小麥一石,漬一宿,炊。臥之,令生黃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黃蒸》﹝集解﹞引 蘇恭 曰:“黃蒸,磨小麥粉拌水和成餅,麻葉裹,待上黃衣,取曬。”
小使
(1).指宮中侍役。《呂氏春秋·行論》:“ 齊王 因乃發小使以反,令 燕王 復舍。” 高誘 註:“小使,微者也。” 漢 劉向 《續列女傳·班婕妤》:“始選入後宮為小使,俄而大幸為婕妤。”《新唐書·宦者傳·霍仙鳴》:“已而暴卒,帝疑左右進毒,捕詰小使問狀,誅數十人。”
(2).指一般傭人。《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自你去後,從無個小使來走遭。” 清 李漁 《奈何天·醉卺》:“叫丫鬟小使,替我收拾洞房。” 魯迅 《吶喊·兔和貓》:“每個至多不過兩吊錢,而三太太卻花了一元,因為是叫小使上店買來的。”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白居易名句,縛戎人-達窮民之情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