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文英的《東風第一枝(黃鐘商)》
全文:
傾國傾城,非花非霧,春風十里獨步。
勝如西子妖繞,更比太真澹濘。
鉛華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標格無雙,鎮鎖畫樓深處。
曾被風、容易送去。
曾被月、等閒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從柳妒。
不教歌舞。
恐化作、彩雲輕舉。
信下蔡、陽城俱迷,看取宋玉詞賦。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下蔡
古邑名。故城在今 安徽 鳳台縣 。《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註:“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呂延濟 註:“ 陽城 、 下蔡 楚 之二郡名,蓋貴人所居,中多美人。”後因以“下蔡”指貴族萃集之地或美人眾多之所。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二:“傾城迷 下蔡 ,容好結中腸。” 南朝 梁武帝 《戲作》詩:“妖閒逾 下蔡 ,神妙絶高堂。”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遍覽 下蔡 之女,具悅 淇上 之姝。”
陽城
(1). 春秋 時 楚國 貴族的封邑。《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註:“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隱 《無題》詩:“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 陽城 十萬家。”
(2).古城樓名。《文選·左思<蜀都賦>》:“結 陽城 之延閣,飛觀榭乎雲中。” 劉逵 註:“ 陽城 , 蜀 門名也。”
(3).山名。《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楊伯峻 註:“古 陽城 在今 河南 登封縣 東南,俗名曰 城山嶺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府·登封縣》。
看取
(1).看。取,作助詞,無義。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看取蓮花浄,應知不染心。”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為方務德侍郎壽》詞:“看取連宵雪,借與萬家春。” 清 納蘭性德 《剪湘雲·送友》詞:“密約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淚。”
(2).猶且看。 宋 晏殊 《喜遷鶯》詞:“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宋 歐陽修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詞:“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看待;對待。 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並且寫出他的血和肉的時候到了。” 沙汀 《困獸記》一:“儘管大後方的某些人士,他們看取戰爭,只把它當成一種物價升降的寒暑表樣……可是認真而嚴肅的關懷它的卻也不少。”
(4).照顧;關照。《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凡百事要老爹老娘看取,後日另有重報。”
宋玉
戰國 時 楚 人,辭賦家。或稱是 屈原 弟子,曾為 楚頃襄王 大夫。其流傳作品,以《九辯》最為可信。《九辯》首句為“悲哉秋之為氣也”,故後人常以 宋玉 為悲秋憫志的代表人物。又傳說其人才高貌美,遂亦為美男子的代稱。 唐 張鷟 《遊仙窟》:“華容婀娜,天上無儔;玉體逶迤,人間少匹。輝輝面子,荏苒畏彈穿;細細腰支,參差疑勒斷。 韓娥 宋玉 ,見則愁生; 絳樹 青琴 ,對之羞死。” 宋 周邦彥 《紅羅襖·秋悲》詞:“ 楚 客憶江蘺,算 宋玉 未必為秋悲。” 明 陳所聞 《閨思》曲之一:“銷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緣獨怨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若非 宋玉 牆邊過,定是 潘安 車上來。”
詞賦
詞和賦的合稱
吳文英名句,東風第一枝(黃鐘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