夤緣末學被羅致,得以文藝陪絳紗

度正壽制置吳侍郎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度正的《壽制置吳侍郎》

全文:
洙泗之根枯無芽,千五百年復生花。
章通句解到聖處,格高調古意易差。
南嶽一登光萬丈,下照百物窮幽遐。
天公欲振斯文緒,卓爾大雅生長沙。
淡如清廟有遺味,粹如白璧無纖瑕。
周旋禮樂今冠冕,彈壓妖怪古鏌鋣。
翱翔秘館育儀羽,岌頁殿中峨觸邪。
忽驚雲霧蔽日月,一落湖海潛煙霞。
浮言既空望逾遠,欻起仍乘使者車。
急祗臨遣護襄漢,旋奉溫詔來三巴。
春風所及自和氣,坐令四境還桑麻。
五月渡滬臣敢憚,晝日三接恩意加。
皇心念爾蜀父老,因以與爾毋咨嗟。
但見田畝興孝悌,已無稂莠勞梳爬。
洋洋韶濩出正始,一洗下俚之淫哇。
夤緣末學被羅致,得以文藝陪絳紗
作興詩書盛樂育,謂之文翁寧非耶。
蜀人德公盛於衛,思厚報之吟木瓜。
二陽寖長今初度,門無雜賓賓則嘉。
欲酌北斗薦眉壽,聽我祝辭人無譁。
先生直上作舟楫,領袖夔契承勛華。
心回元化位天地,手挈魁柄扶邦家。
工師作室貴兼用,施置寧遺負與叉。
自憐愚鎝無所似,獨於詩書涉津涯。
有如使之執經侍,或能誦說聖人污。
古來好善優天下,珍重先生借齒牙。

度正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夤緣

本指攀附上升,後喻攀附權貴,向上巴結

喬松孤立,蘿蔦夤緣,柔附凌雲,豈曰能賢。——《舊唐書·令孤楚牛僧孺傳贊》

夤緣得官

末學

(1).膚淺無本之學。多用作自謙之詞或自稱的謙詞。《莊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詳在於臣。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禮法度數,形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者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成玄英 疏:“先,本也。五末之學,中古有之,事涉澆偽,終非根本也。” 漢 蔡邕 《答詔問災異八事》:“臣伏惟陛下聖德允明,深悼變異,德音懇誠,褒臣末學,特垂訪及,非臣螻蟻所能堪副。” 唐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詩:“微才空覺滯京師,末學曾為叔父知。” 宋 蘇軾 《與封守朱朝請》:“前日蒙示所藏諸書,使末學稍窺家法之秘,幸甚,幸甚。” 明 楊慎 《孔明淵明》:“ 朱子 謂 孔明 之學本 申 韓 , 淵明 之學本 老 莊 。此語末學不敢議,亦不敢從。”參見“ 末學膚受 ”。

(2).指淺薄的學者。 漢 蔡邕 《劉鎮南碑》:“深愍末學遠本離直,乃令諸儒改定五經章句,刪剗浮辭,芟除煩重。”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論》:“末學庸淺,不達名教之本,牽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清 黃宗羲 《戴西洮詩文題詞》:“所接不過腐生末學,所讀不過毛頭制義。”

(3).猶後學。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闕里既已千載,深儒流於末學。” 唐 韓愈 《讀墨子》:“余以為辯生於末學,各務售其師之説,非二師之道本然也。” 宋 蘇軾 《謝應中制科啟》:“思天下所以太平,必用芻蕘之説。亟收末學,以輔大猷。”

(4).指非正統之學。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儒主傳統翼教,而碩士名賢之訓附之;雜主飾治捄偏,而傍蹊末學之談附之。”

羅致

延聘、搜羅;招致

聞佳名競喜,揮金帛以羅致。——林希逸《孔雀賦》

羅致人材

得以

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夠,可以

充分發揚民主,使每個人的意見得以充分發表出來

人皆得以隸使之。——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文藝

(1) 文學和藝術,有時指文學或表演藝術

文藝作品

文藝演出

(2) 指寫作技巧

(3) 經術

文藝日進

絳紗

(1).紅紗。紗,絹之輕細者。 唐 韋應物 《萼綠華歌》:“仙容矯矯兮雜瑤珮,輕衣重重兮蒙絳紗。” 明 徐渭 《憶潘公》詩之二:“帳底畫眉猶未了,寺丞親著絳紗來。”

(2).猶絳帳。對師門、講席之敬稱。 唐 劉禹錫 《送趙中丞自司金外郎轉官參山南令狐僕射幕府》詩:“相府開油幕,門生逐絳紗。” 宋 蘇軾 《仙遊潭·馬融石室》詩:“未應將軍聘,初從 季直 游。絳紗生不識,蒼石尚能留。”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豫庭 《贈婦翁》云:‘喜我絳紗深有托,半為嬌客半門生。’”參見“ 絳帳 ”。

度正名句,壽制置吳侍郎名句

詩詞推薦

夤緣末學被羅致,得以文藝陪絳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