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戲和正輔一字韻》
全文:
故居劍閣隔錦官,柑果姜蕨交荊菅。
奇孤甘掛汲古綆,僥覬敢揭鉤金竿。
已歸耕稼供藁秸,公貴幹蠱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因狡獪加間關。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改更
更改;改變。《楚辭·天問》:“悟過改更,我又何言?”《漢書·孔光傳》:“臣聞師曰,天左與王者,故災異數見,以譴告之,欲其改更。” 唐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覆載還高下,寒暄急改更。”《天雨花》第十八回:“別事可以更改得,親事如何可改更?”
句格
句子的格式。 宋 蘇軾 《戲和正甫一字韻》:“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因狡獪加間關。”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中》:“蓋樂府猶有句格可尋,而古詩全無興象可執,此其異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又有行書一段,剝落殘缺。玩其句格,似是一詞。”
蹇吃
口吃;言語不順利。蹇,通“ 謇 ”。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言辭蹇吃,更甚 揚雄 。” 倪璠 註:“《漢書》:‘ 揚雄 為人簡易佚盪,口吃不能劇談。’” 宋 黃庭堅 《病起荊江即事》詩之九:“ 張子 耽酒語蹇吃,聞道 潁州 又 陳州 。” 章炳麟 《文學說例》:“《顧命》‘陳教則肄肄不違’。 江氏 集注音疏謂:‘重言肄者,病甚氣喘而語吃。’其説是也。夫以劇氣蹇吃,猶無刪削。”
狡獪
(1).兒戲;遊戲。《太平廣記》卷三六○引 三國 魏 曹丕 《列異傳·傅氏女》:“北地 傅尚書 小女,嘗拆荻作鼠,以狡獪。”《魏書·蕭昭業傳》:“與羣小共作鄙藝,擲塗賭跳,放鷹走狗諸雜狡獪。” 宋 陸游 《示子遹》詩:“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自註:“ 晉 人謂戲為狡獪,今閩語尚爾。”
(2).戲言;玩笑。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我嘗與諸人道 江 北事,特作狡獪耳, 彥伯 遂以箸書。” 宋 范成大 《游靈石山寺》詩:“仙人昔來游,筆墨上朱甍。舉臂尋丈高,聊得兒童驚。老矣謝狡獪,題詩記吾曾。” 清 袁枚 《新齊諧·觀音作別》:“余想佛法全空,焉得作如此狡獪,必有鬼物憑焉。”《孽海花》第四回:“我老子聽了家人的話,才明白昨夜的事,果然是 太清 弄的狡獪,心裡自然得意。” 劉半農 《讀<海上花列傳>》:“作者偏要故弄狡獪,說她預先置辦嫁裝,平白的拖上數千金的債,到後來是一場無結果。”
(3).詭詐。 唐 韓愈 《嘲鼾睡》詩:“盜賊雖狡獪,亡魂敢窺閫。”《宋史·侯陟傳》:“ 陟 有吏乾,性狡獪好進,善事權貴。”《老殘遊記》第十七回:“你親筆字據都寫了,還狡獪什麼?” 李大釗 《大哀篇》:“民權者,少數豪暴狡獪者之竊權,非吾民自得之權也。” 葉聖陶 《城中·晨》:“ 酒糟鼻子 狡獪地笑了。”
(4).謂機靈。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噶雄》:“有 務子 者,年與 雄 埒,為人亦狡獪穎秀。”
間關
象聲詞。形容宛轉的鳥鳴聲
間關鶯語。——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蘇軾名句,戲和正輔一字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