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顧況的《湖南客中春望》
全文:
鳴雁嘹嘹北向頻,淥波何處是通津。
風塵海內憐雙鬢,涕淚天涯慘一身。
故里音書應望絕,異鄉景物又更新。
便拋印綬從歸隱,吳渚香蓴漫吐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鳴雁
(1).《詩·邶風·匏有苦葉》:“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毛 傳:“雝雝,雁聲和也。納採用雁,旭日始出,謂大昕之時。” 鄭玄 箋:“雁者,隨陽而處,似婦人從夫,故昏禮用焉。”後用“鳴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三星照夜,佇稽鳴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飛皇之兆。” 倪璠 註:“婚姻六禮皆用雁,故云鳴雁之期。”
(2).鳴啼的大雁。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鳴雁飛南征,鶗鴂發哀音。” 南朝 宋 范泰 《九月九日》詩:“勁風肅林阿,鳴雁驚時候。” 宋 陸游 《冬晴》詩:“鳴雁過長空,纖鱗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縣 北。《左傳·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鄭 ,至於 鳴雁 ,為 晉 故地。” 楊伯峻 註:“ 鳴雁 在今 河南 杞縣 北。”
嘹嘹
象聲詞。蟲鳥鳴叫聲。 唐 李賀 《昌谷詩》:“嘹嘹溼蛄聲,咽源驚濺起。” 明 何景明 《鳴雁行》:“鳴雁鳴斯,其音嘹嘹。” 清 李沛 《聞雁》詩:“槭槭秋風起,嘹嘹寒雁來。” 張賢亮 《綠化樹》四:“象是應合飢餓的山鷹‘嘹嘹’的啼鳴一般,這個如石雕似的車把式,喉嚨里突然發出一聲悠長而高亢的歌聲。”
北向
亦作“ 北鄉 ”。亦作“ 北向 ”。朝北;向北。《呂氏春秋·季秋紀》:“司徒搢撲,北嚮以誓之。”《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即日因留 沛公 與飲…… 沛公 北嚮坐, 張良 西嚮侍。”《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權 親叉手,北向稽顙。” 唐 柳宗元 《嶺南節度向軍堂記》:“先是為堂於城西北陬,其位,公北向,賓眾南向。” 宋 董弅 《閒燕常談》:“以手加額,北鄉讚嘆。”
見“ 北嚮 ”。
淥波
清波。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南唐 李璟 《攤破浣溪沙》詞之一:“回首淥波三 楚 暮,接天流。” 清 龔自珍 《同年生徐編修齋中夜集書卷尾》詩:“ 崑山 翰林召詞客,酒如淥波燈如雪。”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通津
(1).四通八達之津渡。《梁書·武帝紀上》:“追奔逐北,奄有通津。” 唐 皇甫冉 《西陵寄靈一上人》詩:“ 西陵 遇風處,自古是通津。” 明 邢昉 《雨後山家始見桃花》詩:“閒宜臨淺水,暖欲傍通津。”
(2).喻顯要的職位。 晉 陶潛 《詠三良》:“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 唐 司空圖 《榜下》詩:“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將文字競通津。”
顧況名句,湖南客中春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