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蘇御歲將傳盞,彩勝宜春欲插頭

張耒大雪中李提舉惠玻璃泉兩榼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大雪中李提舉惠玻璃泉兩榼二首》

全文:
峰高凍雪埋蒼玉,河靜黃沙咽濁流。
嗟我殘年為遠客,煩君雙榼散羇愁。
屠蘇御歲將傳盞,彩勝宜春欲插頭
痛飲須知謀日富,無田何用慶來麰。

張耒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屠蘇

(1) 古代一種酒名,常在農曆正月初一飲用

(2) 房屋;草庵

傳盞

即傳杯。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詩:“傳盞加分數,橫波擲目成。”

彩勝

(1).即旛勝。 唐 宋 風俗,每逢立春日,剪紙或綢作旛戴在頭上或系在花下,以慶祝春日來臨。 唐 張繼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詩:“遙知雙彩勝,併在一金釵。” 宋 蘇軾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強鑷霜鬚簪彩勝,蒼顏得酒尚能韶。”

(2).謂博戲取勝。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彩選》:“《<彩選>序》曰:‘ 唐 之衰,任官失序,而廉恥路斷, 李賀州 郃 譏之,恥當時職任用投子之數,均班爵賞,謂之彩選。’言其無實,惟彩勝而已。”

(3).指彩頭、獎品。《天雨花》第十一回:“我便以此劍為彩勝,速作兩詩,詩若好,即以此劍與你。”

古代的一種飾物。立春日用五色紙或絹剪製成小旌旗、燕、蝶、金錢等形狀,簪於髻上,以示迎春。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歲時風俗·綵勝》載:“《歲時記》曰:‘人日剪綵為勝,起於 晉 代 賈充夫人 所作,取 黃母 (即 西王母 )戴勝之義也。’”詩文中常用為立春之事典。 唐 陸龜蒙 《人日代客子》詩:“人日兼春日,長懷復短懷;遙知雙綵勝,併在一金釵。” 宋 辛棄疾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賦元夕立春》詞:“綵勝鬭華燈,平把東風吹卻。” 清 鈕琇 《觚賸·秋燈》:“製成綵勝出文鴛,剪就銀花迴舞燕。”

宜春

(1).適宜於春天;適應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裳》詩之三:“知儂棹向 吳江 過,託買宜春半幅裳。”

(2).指 宜春*宮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註:“ 宜春 ,宮名,在 渭 南 杜縣 東。”《漢書·東方朔傳》:“北至 池陽 ,西至 黃山 ;南獵長 楊 ,東遊 宜春 。” 顏師古 註:“ 宜春 ,宮也,在 長安 城東南。” 唐 王維 《登樓歌》:“卻瞻兮 龍首 ,前眺兮 宜春 。”參見“ 宜春*宮 ”。

(3).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詞:“小樓人倚,梅花天氣,正院貼‘宜春’,釵搖燕子。”《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過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貼起‘宜春’。” 郁達夫 《立春日》詩:“閒來剪個‘宜春’字,貼上蘭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餘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 宜春 之子弟。”參見“ 宜春院 ”。

插頭

一種插入式配件。通過將它插入插座便可完成電氣連線

張耒名句,大雪中李提舉惠玻璃泉兩榼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屠蘇御歲將傳盞,彩勝宜春欲插頭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