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簿書觀道力,且於言動卜天和

陳耆卿送葉子春赴官司慈谿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耆卿的《送葉子春赴官司慈谿》

全文:
眼邊英氣鬱嵯峨,甫及同堂奈別何。
正心簿書觀道力,且於言動卜天和
聖門克己勤登岸,後學褆身感逝波。
三載歸來話新益,梅花仍向臘前多。

陳耆卿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陳耆卿正心簿書觀道力,且於言動卜天和書法作品欣賞
正心簿書觀道力,且於言動卜天和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正心

(1).謂使人心歸向於正。語出《禮記·大學》:“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吾聞古聖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

(2).公正無私之心。《管子·任法》:“臣有所愛而為私賞之,有所惡而為私罰之,倍其公法,損其正心,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

書觀

《後漢書·和帝紀》:“帝幸 東觀 覽書林,閲篇籍”。後遂以“書觀”稱書院、學校。 宋 曾鞏 《林希著作佐郎制》:“爾敏茂精明,久游書觀,宜遷階品,往服厥敘。”

道力

因修道而得之功力。 南朝 梁元帝 《香爐銘》:“蘇合氤氳,非煙若雲,時穠更薄,乍聚還分,火微難盡,風長易聞,孰雲道力,慈悲所薰。” 唐 呂岩 《敲爻歌》:“得者須由道力人,道力人,真散漢。” 宋 惠洪 《二十日偶書》詩之二:“臨事無疑知道力,讀書有味覺身閒。”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思重見,憑著咱道力無邊,特地把神通顯。”亦指一般的修養功夫。 梁啓超 《新民說》十:“制之有節,行之有恆,實為人生品格第一大事,善觀人者每於此覘道力焉。”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然而我的師父究竟道力高深,他不說戒律,不談教理,只在當天大清早,叫了我的三師兄去。”

言動

言行。《隋書·儒林傳·劉炫》:“整緗素於鳳池,記言動於 麟閣 。”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總論》:“《鄉黨》所載,乃聖人言動之常,無意義者多矣。” 魯迅 《集外集拾遺·詩歌之敵》:“ 查理九世 的言動,更將這事十分透徹地證明了的。”

天和

(1).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莊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莊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為邪僻,視聽純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歸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訓》:“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於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諷》詩:“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紅樓夢》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2).謂人體之元氣。《文子·下德》:“目悅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靈困於煩擾,榮衛消於役用。煎熬形氣,刻削天和。”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虛懷養天和,肯徇奔走鬧。”《封神演義》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 清 顧炎武 《寄子嚴》詩:“不幸喪厥明,猶能保天和。”

(3).天氣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之二:“鳥鳴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陳耆卿名句,送葉子春赴官司慈谿名句

詩詞推薦

正心簿書觀道力,且於言動卜天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