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羅五星善奕棋乾詩》
全文:
少年不識棋,但見剝剝琢琢更相圍。
有人指授予,沖關奪角劫復持。
少年不識星,但見腷腷膊膊還如棋。
亦有告予者,縮贏伏見元有期。
七年五溪讀書暇,時把二事相悅怡。
久之剨然悟,是閒有數人不知。
三百六十一棋子,此是乾策藏其奇。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星,若以三十六乘之。
乘之既盡除坤策,恰與棋數無參差。
此理極精密,歸後不復思。
羅生挾二長,過我滬之湄。
恍如著我五溪上,欲與之語無閒時。
此須靜觀乃有得,而我家住西山西。
生揣我,何時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剝剝
象聲詞。 唐 韓愈 《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 宋 梅堯臣 《春日東齋》詩:“剝剝禽敲竹,薰薰日照花。” 魯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那么,不理他,聽她站在外面老是剝剝的敲?這大約不行罷。”
更相
相繼;相互。《史記·張丞相列傳》:“ 田文 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後三人竟更相代為丞相。”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予與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清 王士禎 《池北偶談·談異七·兩五鬼》:“ 五代 時, 南唐 馮延巳 及弟 延魯 ,與 魏岑 、 陳覺 、 查文徽 等更相推唱,時人謂之五鬼。”
魏了翁名句,羅五星善奕棋乾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