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三謠蟠木謠》
全文: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不中乎器,無用於人。
下擁腫而上轔菌,桷不桷兮輪不輪。
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棟,諸侯斫大輅兮材又不中。
唯我病夫,或有所用。
用爾為幾,承吾臂支吾頤而已矣。
不傷爾性,不枉爾理。
爾怏怏為幾之外,無所用爾。
爾既不材,吾亦不材,胡為乎人間裴回?蟠木蟠木,吾與汝歸草堂去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蟠木
(1).指盤曲而難以為器的樹木。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為我身,始得全天年。” 宋 李綱 《謝除尚書右僕射表》:“顧臣何者,被遇若茲。蟠木輪囷,無左右先容之助;循牆傴僂,懷顛危非據之慙。”
(2).傳說中的山名。一說,即 扶桑 。《大戴禮記·五帝德》:“﹝ 顓頊 ﹞乘龍而至四海,北至於 幽陵 ,南至於 交趾 ,西濟於 流沙 ,東至於 蟠木 。” 孔廣森 補註:“《海外經》曰: 東海 中有山焉,名曰 度索 ,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 裴駰 謂 蟠木 即此也。”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宮調曲四》:“ 陰陵 朝北附, 蟠木 引東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 顓頊 ,地東至 蟠木 ,南至 交趾 。 蟠木 者,一曰 榑木 ,則 扶桑 也。”參閱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史記一·五帝本紀》、 清 俞樾 《群經平議·大戴禮記二》。
有似
類似;如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馭文之法,有似於此。”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可憐無益費精神,有似黃金擲虛牝。” 宋 張先 《定風波》詞:“有似中秋雲外月,皎潔,不團圓待幾時圓。”
我身
我自己;我這個人。 唐 韓愈 《贈張籍》詩:“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詩:“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不中
(1).不符合。《禮記·檀弓下》:“三臣者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學焉。” 孫希旦 集解:“不中謂不合法式。”《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促織》:“又劣弱,不中於款。”
(2).不適合,不適當。《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後漢書·崔駰傳》:“嗟呼!刑罰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離婁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宋 楊萬里 《白菊》詩:“霜後黃花頓不中,獨餘白菊鬦霜濃。”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三史幾曾通?” 馮金堂 《挖壙》:“你光想著美的事,不考慮裡邊的困難總不中。”
(4).猶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兒,不中數與春別離。”
(5).沒有中目標。《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樂 ( 欒樂 )射之,不中;又注,則乘槐本而覆。” 漢 賈誼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李孝女》:“誘女誓神前,口齧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舉落第。《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有個渾家 王氏 ,見丈夫試不中歸來,把複姓為題,做個詞兒。”
《易》卦六爻,分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兩爻之位的謂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剛而不中。” 孔穎達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註:“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為‘不中’。”
無用
(1) [unserviceable]∶不適用的
(2) [feckless;of no use;useless]∶沒有價值或意義的;沒有用處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無用的字母
白居易名句,三謠蟠木謠名句
名句推薦
豈但今日別,方異平生跡
張嵲《送別》俗洽庭無訟,年豐廥有儲
蔡交《洋州》良疇連遠近,秀野混高低
蔡開《平綠軒》
詩詞推薦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不中乎器,無用於人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