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重顯的《歌紀四明汪君信士》
全文:
古君子兮道諸己,道器用兮合天理。
同塵還若待時生,觀象不知何處起。
荊叢叢襲莪叢叢,孝兮悌兮非沚中。
聚應落落滴仙露,散或泠泠揚士風。
風之上兮風之下,近一指兮遠一馬。
秋水澹交無限情,夜光照乘胡為者。
伊予匪謂存餘力,詠高義兮困胸臆。
巴歌百字岩葉書,飛寄汪門舊知識。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同塵
(1).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義:“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於萬物無所異矣。” 三國 魏 曹植 《帝堯贊》:“克平 共工 ,萬國同塵。”
(2).比喻與萬物一體。 唐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詩:“從宦辭人事,同塵即道心。”
(3).比喻混同於塵俗,不立異趣。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道尊德貴,挫鋭同塵。”
(4).同路;同行。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二:“來與子共跡,去與子同塵。”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而首路同塵,輟塗殊軌者多矣。”
(5).指混同;混雜其中。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故廣車不能脅其轍以苟通於狹路;高士不能撙其節以同塵於隘俗。” 宋 司馬光 《孟嘗君歌》:“門下紛紛如市人,鷄鳴狗盜亦同塵。”
待時
謂等待時機。《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驍勇百萬,畜力待時,役不再舉,今日之謂也。” 明 劉基 《順齋箴為夏仲珍作》:“天地順動,百度弗渝,待時而行,處順以守。” 秦似 《比大和比小》:“所以這些槍,就靜靜躺在貨架上,只好待時而沽。”
觀象
(1).觀察卦爻之象。古人用以測吉凶。《易·繫辭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宋 陳亮 《祭呂東萊文》:“講觀象之妙理,得應時之成能。”
(2).觀測天象。《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觀象雲物,察應寒溫。” 唐 楊炯 《渾天賦》:“故知天常安而不動,地極深而不測,可以作觀象之準繩,可以作譚天之楷式。”《隋唐演義》第二九回:“ 煬帝 攜著 袁紫煙 ,同上臺去觀象。”
(3).謂取法,效法。 晉 陸機 《文賦》:“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於古人。”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釋重顯名句,歌紀四明汪君信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