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移家入新宅》
全文:
移家入新宅,罷郡有餘資。
既可避燥濕,復免憂寒飢。
疾平未還假,官閒得分司。
幸有祿俸在,而無職役羈。
清旦盥漱畢,開軒捲簾幃。
家人及雞犬,隨我亦熙熙。
取興或寄酒,放情不過詩。
何必苦修道,此即是無為。
外累信已遣,中懷時有思。
有思一何遠,默坐低雙眉。
十載囚竄客,萬里征戍兒。
春朝鎖籠鳥,冬夜支床龜。
驛馬走四蹄,痛酸無歇期。
碨牛封兩目,閽閉何人知。
誰能脫放去,四散任所之。
各得適其性,如吾今日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燥濕
(1).乾燥和潮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呂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誘 註:“燥謂陽炎,溼謂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譚嗣同 《與沉小沂書》之二:“凡物春夏則漲,秋冬則縮,寒暑燥濕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漢書·丙吉傳》:“ 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常勸 權 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銘》:“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濕,御侵侮,皆與其勞。”
(3).指世態炎涼。 漢 蔡邕 《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申屠蟠 ﹞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纔祛燥濕,稍遠囂塵。”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皎如百鍊精,不為燥濕易。”
(4).中醫指燥熱或寒濕的症侯。《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
寒飢
亦作“ 寒飢 ”。寒冷和飢餓。 漢 陸賈 《新語·明誡》:“窮涉寒飢,織履而食。”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不見三公後,寒飢出無驢。” 宋 秦醇 《譚意歌傳》:“不惟今日重酬子,異日亦獲厚利。無使其居子家,徒受寒飢。”
見“ 寒飢 ”。
白居易名句,移家入新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