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歐陽光祖的《贈篆書吳全仲古風》
全文:
黃帝史倉初作書,依類象形書亦疏。
獸蹄鳥跡頗奇怪,乾端坤倪微發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體制漸與蒼史殊。
秦兼七國有天下,混一土字同書車。
趙高采歷競新作,胡母博學夸宏橅。
是時小篆方挺出,蒼籀字畫勤芟除。
雲陽繫囚變隸體,世喜簡便爭奔趨。
人文日巧偽日勝,古意自此皆荒蕪。
嶧山野火惟焦蘇,苦縣光和碑亦無。
宣王石鼓後來出,真贗莫訂徒嗟吁。
陽冰凜凜及前輩,字骨瘦硬中敷腴。
潮乎下筆亦清切,杜陵謂與李蔡俱。
寂寥恍已隔千載,游心藝苑惟長驅。
我朝巨筆惟章徐,武夷近數延陵吳。
吳君心近覷天巧,瘦不露骨肥不粗。
小字銀鉤鐵畫如,大字龍蛇相鬱紆。
上窮羲黃下秦漢,掎摭彝鼎並盤盂。
知音惜無浣花老,侯門欲曳鄒陽裾。
勸君行矣勿留滯,識真四海多通儒。
莫學婦人寫陰符,莫作奇字索酒沽。
參考注釋
羲黃
伏羲 與 黃帝 的並稱。 唐 柳宗元 《獻弘農公五十韻》:“茂功期 舜 禹 ,高韻狀 羲 黃 。” 宋 范仲淹 《依韻答提刑張太傅嘗新醞》:“長戴 堯 舜 主,盡作 羲 黃 民。”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 羲 黃 之世,其事闊踈,傳之者鮮矣。”
掎摭
(1) 指摘
掎摭利弊
(2) 摘取
彝鼎
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禮器。《禮記·祭統》:“對揚以辟之,勤大命,施於烝彝鼎。” 鄭玄 註:“彝,尊也。”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易安居士事輯》:“每穫一書,即校勘整集籤題。得畫書彝鼎,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八章六:“其風格的壯遒古雅,大類綠銹重重的三代的彝鼎,令人一見便油然生崇敬心。”
盤盂
亦作“ 盤杅 ”。圓盤與方盂的並稱。用於盛物。古代亦於其上刻文紀功或自勵。《戰國策·趙策一》:“昔者,五國之王,嘗合橫而謀伐 趙 ,參分 趙國 壤地,著之盤盂,屬之讎柞。” 吳師道 補正:“言其日見而不忘。”《韓非子·大體》:“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録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虛。”《後漢書·崔駰傳》:“遠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几杖,刻諸盤杅。” 李賢 註:“杅亦盂也。” 晉 潘尼 《乘輿箴》:“雖以 堯 、 舜 、 湯 、 武 之盛,必有誹謗之木,敢諫之鼓,盤杅之銘,無諱之史。”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竊惟自古恢揚盛業,激贊宏圖,朝則帶礪傳盟,家則盤盂著誓,必資麟筆,共振鯨鐘。” 章炳麟 《正仇滿論》:“戊戌百日之新政,足以書於盤盂,勒於鐘鼎。”
槃盂:盤與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將銘言或功績刻於盤盂,以為法鑒。《墨子·尚賢下》:“書之竹帛,琢之槃盂,傳以遺後世子孫。”《呂氏春秋·慎勢》:“功名著乎盤盂,銘篆著乎壺鑑。”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楚 葉公 好龍,墻壁槃盂皆畫龍。”
歐陽光祖名句,贈篆書吳全仲古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