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送胡石璧帥廣西二首》
全文:
制難由來在一賢,青冥鈇鉞授中權。
漢家固已收群策,胡運何曾有百年。
不待焦頭蒙上賞,莫雲斡腹是虛傳。
提封五筦包鯨浸,黎母山猶在次邊。
參考注釋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蕩不見底。——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鈇鉞
(1).斫刀和大斧。腰斬、砍頭的刑具。《荀子·樂論》:“且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漢書·戾太子劉據傳》:“忠臣竭誠不顧鈇鉞之誅以陳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 顏師古 註:“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 宋 蘇軾 《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疏遠小臣,腰領不足以薦鈇鉞。”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八》:“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2).泛指刑戮。《南史·何尚之傳》:“﹝ 范曄 ﹞宜出為 廣州 ,若在內釁成,不得不加以鈇鉞。”《西遊記》第二五回:“徒弟,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槍,不可加鈇鉞。” 清 洪昇 《長生殿·獻飯》:“誰肯再甘心鈇鉞,來奏君王。”
(3).指帝王賜予的專征專殺之權。《禮記·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 孔穎達 疏:“賜鈇鉞者,謂上公九命得賜鈇鉞,然後鄰國臣弒君、子殺父者,得專討之。”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有弓矢鈇鉞之權,皆國之元臣。”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孟子·離婁上篇十二》:“ 文王 當 商 命未改之時,猶然受 商 之鈇鉞以專征。”
(4).借指將軍幕府。 唐 喻鳧 《秋日將歸長安留別王尚書》詩:“清晨鈇鉞內,只獻白雲吟。”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參十星,一曰參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斬刈。”
中權
(1).謂中軍制定謀略。《左傳·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杜預 註:“中軍制謀,後以精兵為殿。”
(2).指中軍。 南朝 宋 謝莊 《從駕頓上》詩:“中權臨 楚 路,前茅望 吳 雲。”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徐麟士》:“於是登壇視師,簡壯士至千五百人為前驅,千五百人為後勁,精選甲士二千人為中權,親自率之。”
(3).指主將。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以君智略,入佐中權。” 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中權令峻,按虎節以風生;上將策奇,指龍編而天落。”《宋史·劉廷讓傳》:“萬旅所集,實制於中權。”
(4).指主將的權勢。 唐 元稹 《加陳楚檢校左僕射制》:“欲將激其壯心,夫何吝於好爵。加之左揆,以盛中權。”
(5).中樞;司令部。《梁書·武帝紀上》:“擁 荊南 之眾,督四方之師,宣讚中權,奉衛輿輦。”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遼東篇》:“距 倭 兵約二里許,以 長虎臺 為中權。”
(6).喻中等。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論》:“視其雕文非特刻鵠,人人下筆,寧止追嚮,遺跡見珍,餘芳可析。誠以驅馳並駕,不逮前鋒,而中權、後殿,各盡其美,允為下以下。”
合乎時宜或情勢。《論語·微子》:“身中清,廢中權。”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遭亂世,身廢棄以免患,合於權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故凡人之有為也,前枉而後義者,謂之中權。雖不能成,《春秋》善之, 魯隱公 鄭祭仲 是也。”《後漢書·隗囂傳》:“將軍以至德尊賢,廣其謀慮,動有功,發中權。”
劉克莊名句,送胡石璧帥廣西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