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挽宋知縣剛仲二首》
全文:
與君同志復同州,少日論文放一頭。
孝子憂親雙鬢白,痴兒了事一生愁。
凌雲意氣須臾盡,積歲聲名取次休。
賴明遺編留史筆,幾回廢卷淚橫流。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聖遺編,鹹窮壼奧。” 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 清 杜濬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史筆
(1).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後代美談耳。”
(2).指修史之筆。《晉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太學理儒功。”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執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執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
(4).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遊》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之筆,應該分別開。”
廢卷
放下書。謂中止閱讀。《新唐書·馬周傳》:“臣每讀前史,見賢者忠孝事,未嘗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卷九:“予讀《晉書》至此,未嘗不廢卷太息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使讀書作古之人,取《西廂》南本一閲,句櫛字比,未有不廢卷掩鼻,而怪穢氣薰人者也。”參見“ 廢書 ”。
橫流
(1).形容涕淚交流。《楚辭·九歌·湘君》:“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惻。” 王逸 註:“內自悲傷,涕泣橫流。” 晉 潘岳 《寡婦賦》:“哀鬱結兮交集,淚橫流兮滂沱。” 徐遲 《牡丹》:“ 老牡丹花 和 小牡丹花 的重逢極為動人。不僅師徒兩人涕淚橫流,就是他們旁邊的人也噙著淚珠。”
(2).充盈,遍布。《文選·司馬遷<封禪文>》:“協氣橫流,武節猋逝。” 李善 註:“橫流,多也。” 三國 魏 曹植 《改封陳王謝恩章》:“臣既弊陋,守國無效,自分削黜,以彰眾誡。不意天恩滂霈,潤澤橫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訞學已為今日患,後三十年橫流,其患有不可勝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濫。《孟子·滕文公上》:“當 堯 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 漢 孔融 《薦禰衡表》:“洪水橫流,帝思俾乂。” 宋 蘇軾 《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但遇 淮水 漲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則皆橫流為害。” 清 曾燦 《舟次》詩:“一葉信如此,橫流何處安。”
(2).比喻動亂,災禍。《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之二》:“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萬邦鹹震懾,橫流賴君子。” 李善 注引 謝靈運 《山居賦》自註:“余祖車騎,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橫流之禍。” 唐 王維 《謝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動天,聖功冠古。復宗社於墜地,救塗炭於橫流。” 宋 葉適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甫一再傳,天下橫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聞一多 《給梁實秋》:“因為我們若要抵抗橫流,非同別人協力不可。”
(3).放縱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擇之》:“人慾橫流,天理幾滅。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廖行之名句,挽宋知縣剛仲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