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

張岱白洋潮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張岱的《白洋潮》

全文:
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
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
”歲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恆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
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
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
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
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熗碎龍湫,半空雪舞。
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張岱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張岱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書法作品欣賞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潮頭

潮水的浪峰。 唐 竇常 《北固晚眺》詩:“山趾北來固,潮頭西去長。”《水滸傳》第一一九回:“寺內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 魯智深 看。” 郭沫若 《楚霸王自*殺》:“人馬的聲音終和潮頭一樣,湧進視野里來了。”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澤*東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而來

以來。《墨子·兼愛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宋 范仲淹 《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又用兵而來,吏民疲苦。”

張岱名句,白洋潮名句

詩詞推薦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