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

李道純沁園春 贈括蒼張希微號幾庵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道純的《沁園春 贈括蒼張希微號幾庵》

全文:
不識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
只道個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幾。
聞法聞經,說禪說道,執象泥文都屬非。
君還悟,這平常日用,總是玄機。
仍憑決烈行持。
把四象五行收拾歸。
會兩儀妙合,三元輻輳,一靈不昧,萬化皈依。
精氣凝神,緣情返性,迸出蟾光遍界輝。
形神妙,向太虛之外,獨露巍巍。

李道純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道純不識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書法作品欣賞
不識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不識不知

(1).謂不識古今。形容古代民風淳樸。《詩·大雅·皇矣》:“帝謂 文王 ,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列子·仲尼》:“ 堯 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2).猶不知不覺。 靜嘨齋主人 《<西遊補>答問》:“情之魔人,無形無聲,不識不知,或從悲慘而入;或從逸樂而入;或一念疑搖而入;或從所見聞而入。”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然而通讀全篇,較之攻擊 日本 人,倒是不識不知地將 支*那 留學生的不品行,特地費了力招供出來的地方更多。”

無聲無臭

沒有聲音和氣味,比喻人沒有名聲

希微

(1).《老子》:“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河上公 註:“無聲曰希,無形曰微。”後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虛無微茫。 晉 陸雲 《榮啟期贊》:“泝懷玄妙之門,求意希微之域。”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徘徊茫昧,翱翔希微。”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黃籙齋詞》:“臣聞妙本希微,至真虛寂,運神功而化育,陶品物以生成。”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虛空者,氣之量。氣彌淪無涯而希微不形,則人見虛空而不見氣。”

(2).指名聲和形跡。《南史·隱逸傳序》:“若道義內足,希微兩亡,藏景窮巖,蔽名愚谷,解桎梏於仁義,示形神於天壤,則名教之外別有風猷。”

(3).微明;隱約不明。《晉書·隱逸傳·陶潛》:“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按,希,《文選·陶潛<歸去來辭>》作“熹”。 宋 蘇軾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詩:“何人遺公石屏風,上有水墨希微蹤。”

(4).謂平淡無奇。 宋 真德秀 《贈蕭長夫序》:“以琴來謁者甚眾,靜而聽之,大抵厭古調之希微,夸新聲之奇變,使人喜欲起舞,悲欲涕零,求其所謂淳古淡泊者,殆不可得。”

(5).稀疏微細。 唐 賈登 《奉和聖制喜雨賦》:“其始至也,歷亂希微,霧雜煙霏。”

(6).指些微,很少。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盧公文》:“公邃於理學,義命自安,未嘗有希微怨懟之色。”

李道純名句,沁園春 贈括蒼張希微號幾庵名句

詩詞推薦

不識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