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
全文:
誰續寂寥洙泗弦,濂溪一轉至伊川。
只今洛派從頭數,之子龜山第二傳。
他道已融歸正道,後正猶辦入先天。
十年二廣參皆遍,不以支離易混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時二水自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時屬 魯國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間聚徒講學。《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間。”後因以“洙泗”代稱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弘 洙 泗 之風,闡 迦維 之化。” 唐 盧象 《贈廣川馬先生》詩:“人歸 洙 泗 學,歌盛舞雩風。” 宋 葉適 《宋廄父墓志銘》:“余嘗考次 洙 泗 之門,不學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接 洙 泗 之淵源,擬荷千秋之擔。”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極崇 宋 儒,號為 洙 泗 之正傳。”
濂溪
湖南省 道縣 水名。 宋 理學家 周敦頤 世居溪上。 周 晚年移居 江西 廬山 蓮花峰 下,峰前有溪,因取舊居 濂溪 以為水名,並自以為號,世稱 濂溪先生 。 宋 黃庭堅 有《濂溪詩》。《宋史·道學傳一·周敦頤》:“﹝ 周敦頤 ﹞以疾求知 南康軍 。因家 廬山 蓮花峯 下,前有溪,合於 湓江 ,取 營道 所居 濂溪 以名之。” 清 方苞 《余處士墓表》:“求 朱子 遺蹟,再至 匡廬 ,淹留 濂溪 、 鹿洞 。”
一轉
(1).轉動一次;旋轉一圈。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辭》:“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轉私自憐。” 唐 顧況 《悲歌》之二:“我心皎潔君不知,轆轤一轉一惆悵。”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且説那女子把那石頭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著一轉,找著那個關眼兒伸進兩個指頭去勾住了。”
(2).提煉一次。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
(3).計算一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 玄 ( 鄭玄 )能者。 融 ( 馬融 )令算,一轉便決。”
(4).四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兩邊一望,一邊是江,一邊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轉圍著。”《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諸名士看這湖亭時,軒窗四起,一轉都是湖水圍繞。”
(1).轉換勛階一次。《新唐書·太宗紀》:“從伐 高麗 無功者,皆賜勛一轉。”
(2).表數量。 清 翟灝 《通俗編·數目》引 李翊 《俗呼小錄》:“ 杭州 以柴四圓箍為一轉。”
伊川
(1).古地名。指 伊水 所流經的 伊河 流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辛有 適 伊川 ,見被髮而祭於野者。” 杜預 註:“ 伊川 , 周 地。 伊 ,水也。” 楊伯峻 註:“ 伊川 , 伊河 所經之地,當今 河南省 嵩縣 及 伊川縣 境。”參見“ 伊水 ”。
(2). 宋 程頤 的別號。參見“ 伊川先生 ”。
曾豐名句,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