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汪莘的《沁園春》
全文:
之所未備,搜尋剖□,斯已勤矣。
閒從人求其法,高者如捕影,卑者不足為。
嘉泰二年冬夜,坐一榻,知思所及,隨手駭目。
爾後凡七載,時時為之,自知非深根固蒂之道,亦可謂世外之妙觀矣。
《太上雲笈》有四規一鏡之方,存形立影之法,十五年前,未知此也。
偶自有得,後乃見之。
乃嘆曰:太上立法,令人造此,余以無法造,顧豈妄想哉。
及觀楞嚴賓主離合之義,又知十五年前所謂,正佛之所詞,故並賦之,以示同志,足以知余之不欺也。
流水小橋,茅屋竹窗,紙帳蒲*團。
把坎宮閉了,虎龍吟嘯,離宮鎖定,日月迴環。
萬點星飛,兩輪電轉,五色圓光天樣寬。
□奇處,漸冥冥杳杳,有個鴉翻。
當時築著機關。
後常把空華戲弄看。
更有些可笑,寐中清境,有些可怪,鏡里清顏。
太上留魂,老君練魄,又被瞿曇都掃殘。
如何好,只單修見性,雙煉還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太上
(1).最上,最高。《墨子·親士》:“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 孫詒讓 間詁:“太上,對其次為文,謂等之最居上者。”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極矣。” 宋 秦觀 《心說》:“太上見心而無所取捨,其次無心,其次虛心,其次有心。”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七:“我們的作為國家而存在的太上支配權已經是老早被*操在了別的一些什麼人手裡。”
(2).猶太古,上古。《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 鄭玄 註:“太上,帝皇之世。” 陸德明 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李善 註:“太上,太古也。”
(3).指皇帝。《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國便事,而欲以親戚之意望於太上,不可得也。”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太上,天子也。”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刺史見太上聖明,股肱竭力。”
(4).指上帝,天帝。 明 烏斯道 《月下彈琴記》:“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將命六丁取之。”
(5).太上皇。 晉 乾寶 《晉紀總論》:“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號,而有免官之謡。”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忠義》:“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質東宮。” 清 李漁 《玉搔頭·奸圖》:“那時節啊,我龍床肯讓,願為太上。”
(6).道教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常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雲笈七籤》卷九:“太上曰:‘心有神識,識道可尊。’”此指 太上道君 。
老君
中國道教對老子的神化稱呼,又稱“太上老君”。多種道教經典對老子有各種神化說法,大致說老子以“道”為身,無形無名,生於天地之先,住於太清仙境,長存不滅,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間,為歷代帝王之師,伏羲時為郁華子,神農時為大成子,祝融時為廣成子
瞿曇
(1). 釋迦牟尼 的姓。一譯 喬答摩 (Gautama)。亦作佛的代稱。 宋 陸游 《苦貧》詩:“此窮正坐清狂爾,莫向 瞿曇 問宿因。”《遼史·禮志六》:“ 悉達太子 者,西域 淨梵王 子,姓 瞿曇 氏,名 釋迦牟尼 。以其覺性,稱之曰‘佛’。”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這花呵,不學他 瞿曇 對 迦葉 糊塗笑捻,謾勞他諸天女訪 維摩 撒漫飛旋。” 魯迅 《三閒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但是, 瞿曇 ( 釋迦牟尼 )從夜半醒來,目睹宮女們睡態之醜,於是慨然出家。”
(2).借指和尚。 明 張煌言 《過仙洞訪石田出荔枝為供》詩:“君自瞿曇我自客,相逢疑是 嶺 南時。” 清 方文 《水月庵同盛伯含宿兼呈退谷師》詩:“湖上相逢如夢寐,風前一笑兩瞿曇。”
汪莘名句,沁園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