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金朋說的《司馬昭弒魏主》
全文:
曹操師模司馬昭,熔成成弒濟君刀。
恢恢天綱原無漏,報施何曾差一毫。
參考注釋
恢恢
寬闊廣大貌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恢恢然有古人形貌。——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形容作惡者一定會受到懲罰。)——《老子》
天綱
(1).天的綱維。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六龍服氣輿,雲蓋覆天綱。” 唐 李白 《大鵬賦》:“跨躡地絡,周旋天綱。” 王琦 註:“天綱者,天之綱維。”
(2).帝位之統系,王朝之世系。 三國 魏 曹植 《姜嫄簡狄贊》:“ 嚳 有四妃,子皆為王。帝 摯 早崩, 堯 承天綱。”《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天綱已綴,德樹西鄰。”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身柱天綱絶,心扶帝室孱。”
(3).朝廷的綱紀。《後漢書·陳蕃傳贊》:“ 陳蕃 蕪室,志清天綱。” 唐 韋應物 《睢陽感懷》詩:“豺虎犯天綱,昇平無內備。”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天綱重振,已甘身正典刑。”
(4).星名。《晉書·天文志上》:“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主武帳。”
無漏
(1).不泄露。《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溫樹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無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沒有漏洞。 唐 白行簡 《濾水羅賦》:“環之勁鐵,取其堅而不朽;羃以輕紗,取其疏而無漏。”
(3).佛教語。謂涅槃、菩提和斷絕一切煩惱根源之法。與“有漏”相對。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王衛軍問》:“藥驗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豈復循環,疾痊安能起滅?則事不侔,居然已辨,但無漏之功,故資世俗之善,善心雖在五品之數,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經·寶篋鏡喻》:“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維 《能禪師碑》:“得無漏不盡漏,度有為非無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師 乎!” 趙殿成 箋註:“釋氏謂道心如完器,妙理猶浄水,一切煩惱,破壞道心,迷失妙理,猶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譏其過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無明漏也。四果永盡,名曰無漏。”
報施
亦作“ 報嗣 ”。1.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杜預 註:“施,功勞也,有勞則望報過甚。”後以“報施”謂報答;賜予。《史記·伯夷列傳》:“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後漢書·西南夷傳·莋都》:“蠻夷貧薄,無所報嗣。願主長壽,子孫昌熾。” 唐 柳宗元 《睢陽廟碑》:“恩加而感,則報施之常道。”《明史·貴州土司傳·貴陽》:“自是每歲貢獻不絶,報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也。”
(2).猶報應。 宋 秦觀 《李固論》:“視國之理亂,則知君臣之賢不肖。以二 漢 論之,報施之道其不殊也如此,然則為君臣者可不戒哉!”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章惇報施》:“ 章惇 二弟九孫,皆及第。 王曾 、 富弼 無子,人以為姦臣、賢臣報施之不公。”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書苑折技》:“雖穿鑿疑似之説,然於報施之理,似亦不爽。”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極小或很少。《列子·楊朱》:“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蘇軾 《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如今 韓生 吉帖婚書,並無一毫虛謬。”《鏡花緣》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屢要學劍,奈教師此道不精,不過敷衍教了兩個勢子,卻是一毫無用。”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他更從利害遠近種種方面著想,覺得回去終於是天經地義。便把惱恨擱在一旁,臉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金朋說名句,司馬昭弒魏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