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徐集孫的《本心參政約游西山分韻得頂字》
全文:
僕僕事行役,度盡千峰頂。
恣覽亦云倦,困臥殊未醒。
西爽俄見要,前約欲重訂。
結習若猶在,寧復計兩脛。
天際豁輕陰,溪頭橫短艇。
搖手謝籃輿,信步蹋荒徑。
適意自忘遠,迷途誰為詗。
此翁平生意,故自略畦町。
何妨一笑回,呼童催煮茗。
兩年已三至,我如飫五鼎。
無乃大屬厭,徒欲逃酩酊。
老筆忽先倡,高標誰與並。
尚記去載游,金碧光炯炯。
何處非吾鄉,一氣相溟涬。
參考注釋
兩年
一年是365天,兩年就是730天。三至
(1).三條原則;三項法則。《荀子·議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 楊倞 註:“至謂一守而不變。”《大戴禮記·主言》:“ 曾子 問:‘敢問何謂三至?’ 孔子 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説,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2).《戰國策·秦策二》:“ 費 人有與 曾子 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參 殺*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 曾參 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殺*人。’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後以“三至”謂謠言多次傳播,也會產生影響。《後漢書·班超傳》:“身非 曾參 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語稱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毀,重兩造之明。” 明 張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綿力,欲一舉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謂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使敵困憊。《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石一參 今詮:“三至者,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彼來則我退,彼退則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也。”
五鼎
(1).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明 陸采 《懷香記·欽賜異香》:“莫把年華空斷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辭親》:“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
(2).見“ 五鼎食 ”。
徐集孫名句,本心參政約游西山分韻得頂字名句
名句推薦
端賴故人相慰藉,不增不減是疏狂
錢鍾書《答叔子花下見懷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