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修真莫著邪,休言龍虎,罷講龜蛇

三於真人解紅 嗚鶴餘音卷一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三於真人的《解紅 嗚鶴餘音卷一》

全文:
混元朴裂。
轉四生六道何時徹。
翻軀改殼,杳冥中萬度生滅。
皆因父母,匹配陰陽合精血。
胞衣內,感成胎孕,形自結。
不知誰腥臭穴。
認作自家好宅舍。
鑽頭撲人輪迴劫。
任形骸販骨,高似山疊。
學道修真莫著邪,休言龍虎,罷講龜蛇
莫尋嬰奼。
收拾起四象三車。
刀圭鉛汞,水火黃芽並白雪。
百般呼吸,神和氣化弄舌。
性中母令一物添,心上常教萬緣絕。
孤然獨顯沉沉月。
放靈明晃朗,無障無遮。

三於真人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三於真人學道修真莫著邪,休言龍虎,罷講龜蛇書法作品欣賞
學道修真莫著邪,休言龍虎,罷講龜蛇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修真

道教謂學道修行為修真。 唐玄宗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詩:“洞府修真客, 衡陽 念舊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畫人物必分貴賤氣貌、朝代衣冠。釋門有善功方便之顏,道像具修真度世之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其次者修真煉性,吐故納新,築坎離以延年,煮鉛汞以濟物。”

龍虎

(1) 形容皇帝的氣派

(2) 比喻英雄豪傑

皆為龍虎。——《史記·項羽本紀》

龜蛇

(1).龜和蛇。古人常將此二物繪於旗上,以為能消災避害。《周禮·春官·司常》:“龜蛇為旐。” 鄭玄 註:“龜蛇象其扞難辟害也。” 賈公彥 疏:“龜有甲能扞難,蛇無甲,見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為“龜蛇”當為“龜旐”之誤。參見“ 龜旐 ”。《參同契》卷下:“雄不獨處,雌不孤居, 元武 龜蛇,蟠紏相扶。”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 祥符 間避 聖祖 諱,始改 玄武 為 真武 ……後興 醴泉觀 ,得龜蛇,道士以為 真武 現,繪其像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劍踏龜蛇,從者執黑旗,自後奉事益嚴。”參見“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龜山 和 蛇山 的並稱。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 龜山 在 漢陽 , 蛇山 在 武昌 ,兩山隔 江 對峙。古為扼守 江 漢 要塞。 武漢長江大橋 即建於兩山間。 毛澤*東 《水調歌頭·游泳》詞:“風檣動, 龜 蛇 靜,起宏圖。”

三於真人名句,解紅 嗚鶴餘音卷一名句

詩詞推薦

學道修真莫著邪,休言龍虎,罷講龜蛇 詩詞名句